智財法院開張,企業大廠為何不想回台打官司

八法官年審三千案件 品質守得住?

智財法院七月上路,可望加速未來審案效率,律師業界一片叫好,但是產業界仍冷眼對待,關鍵原因是:「快沒有用,還要準!」

全台灣第一個智慧財產法院在七月一日開張了! 「這是台灣司法史上的一大步,也合乎全球趨勢!」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劉江彬說。智財法院的成立,意味台灣將有專責法院,來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將更專業且具效率。這一天,法界與學界,都已經等了很久了。

目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泰國,甚至是中國大陸,都早已成立專責的智慧財產法院。劉江彬估計,台灣在智財法院的發展,甚至落後大陸三到五年。

這次智財法院的成立,除了將把每年約二千五百件到三千件的智慧財產案件,專責由同一法庭審理外,智財法院引進的「三合一」制度(把民事、刑事與行政訴訟一起審理),也將大幅提升法院判案效率。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