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以巴戰爭的骨牌效應 巴勒斯坦組織哈瑪斯朝以色列發射飛彈後,以巴衝突近一個月,衝突越演越烈。如果戰況持續,很可能導致美國最先進科技進展受限,甚至進一步影響美中科技戰局。 為什麼以色列出狀況,是美國受影響?美國非常依賴以色列做創新研發,目前Intel、Nvidia、Google、Amazon、Meta⋯⋯等5百間跨國企業,在以色列聘雇超過10萬人,做美國的AI科技、半導體跟醫療科技研發。例如,Intel在今年6月,宣布投資以色列250億美元,想解決先進製程良率問題,追趕台積電。 它不只是這些國際大企業的研發中心,也是很重要的新創基地。即使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對新創產業的投資減少,今年也有50億美元資金挹注。目前有35個以色列新創獨角獸,在矽谷設立總部,緊密連結。 但,衝突一發生,以色列10%到15%國民得參軍,時間一拉長,科技研發進程會中斷。即便這次的衝突能在半年內平息,投資可能兩、三年內都不會回來,因為資金對風險是非常敏感的,未來很可能不再把雞蛋放在這個籃子裡。 人才減少、也沒資金,不只是以色列的問題,也會造成美國更大的問題。美國矽谷成本高,對於不保證成功的研發,沒有太長耐心,就像Intel一樣,它們常把未來科技的突破外包給以色列。如果戰況持續下去,美國明後天的科技突破搞不好就會越來越少。 從全球科技業的挪移來看,美國少了以色列的協助,矽谷的國際人才部署會越來越依賴印度。這對印度固然是好事,但美國對印度的過度依賴,也會是一個區域風險,因為印度在政治上並不全然聽從美國,這是美國跟中國競爭中的隱憂。 對台灣而言,有一個值得觀察的點。這幾年以色列為了跟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期待透過中國牽制周邊阿拉伯國家,因而與台灣若即若離。但是在這次的以巴衝突裡,中國為了顧及它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只能與以色列決裂了,這對台灣的科技產業會是一個好的契機。 因為以色列跟台灣,會是很好的合作夥伴,雙方高度互補,他們軟體強、我們硬體強;他們擅長研發、我們熟悉生產;他們位居產業鏈上游、我們在中下游,是高度互補。經歷這次契機,未來台灣與以色列合作空間反而更明確。 ... 2023.10.26
管理 下屬的負面情緒怎麼排解?4種情境,主管應對大不同 這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我,當員工的情緒與任務兩相衝突之際,學習支持員工保持專注,回到關鍵任務,不讓負面情緒產生一推即倒的骨牌效應... 2025.03.05
財經 揭密全球晶片新賽局 掌握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領導地位 更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其技術優勢吸引國際合作和投資,也由於「亞洲新鏈」將為全球半導體版圖帶來市場震盪,台灣產業鏈在一連串的骨牌效應下... 2024.08.23
國際 中國房市骨牌效應滾大,恆大暴雷不是最糟⋯房產模範生碧桂園陷債務危機 在中國房地產龍頭恆大集團爆發驚人債務之際,中國另一家房地產巨頭碧桂園8日遭爆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並未支付利息,讓該公司在香港的股價暴跌超過14%。 彭博社報導,兩種不同碧桂園公司債的部分持有者表示,截至8日下午,他們還沒有收到債券的利息付款。這些投資者要求匿名,因為他們未獲權公開發言。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碧桂園這兩筆債券分別是一筆2026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欠下了1050萬美元的利息,以及另一筆2030年到期的美元票據,欠下了1200萬美元利息。兩筆合計,未能按時支付投資人達2250萬美元利息。 不過根據碧桂園的債券招股說明書,這兩種債券都有30天的寬限期,所以目前尚未違約。 碧桂園在一份聲明中告訴路透社,該公司正在改善資本安排,以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利。該公司還補充,由於銷售和再融資環境惡化以及各種基金監管的影響,其可用現金有所下降,顯示出「週期性的流動性壓力」。 聲明表示,「公司一直在堅守,但很難看到曙光」,並強調在行業應對「前所未有的困難」之際,正努力確保能進行房屋交付和償還債務。 碧桂園8日在香港上市的股價下跌14.4%,創下去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並連累其他中國房地產類股和港股的整體表現。 新加坡研究機構CreditSight分析師Nicholas Chen表示:「(碧桂園)正在努力解決利息支付問題,而不是債券的本金償還問題,這或許凸顯了其流動性非常吃緊」。 模範生表現不佳 碧桂園是一家擁有31年歷史的房地產商,曾被中國政府譽為該行業的「模範生」,但該公司未能支付兩筆債券的利息,這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若按房屋銷售額計算,目前已跌至第6位的碧桂園,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顯示即使是最強大的公司,在經歷了中國多年的經濟危機後,也可能陷入困境。 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的總負債約為1.4兆元人民幣(約1940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如果將該公司的所有貨幣的債券都加起來,在今年內,碧桂園還將有超過20億美元的債券必須支付。 由於投資者越來越懷疑,在席捲中國房地產業的違約浪潮中,碧桂園能否倖存下來,導致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經下跌了58%。碧桂園上週曾表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轉為淨虧損的狀態。 分析師認為,碧桂園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業務相對較多,因此很容易受到房屋銷售疲軟的影響。 彭博社則指出,碧桂園先前是少數尚未違約的中國大型房地產商之一,在北京尋求重振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之際,碧桂園未能償還債務一事,將打擊本已脆弱的市場信心。 自2021年底以來,中國龐大的房地產行業出現了一系列現金吃緊的開發商債務違約,其中全球負債最重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處於危機中心。 中國房地產業再度陷入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遭遇財務困境已不是新聞。但在房地產市場開始走弱大約3年後,碧桂園突然陷入信心危機,這表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已益發根深蒂固,但真正的解決方案仍遙不可及。 彭博社報導,儘管已有跡象表明,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打算更快採取行動幫助房地產開發商,但目前尚不清楚碧桂園會否是受益者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最近會見的中國民營企業代表名單中,並未包含碧桂園,但當時中國央行表示,盼能瞭解房地產業的困難。 彭博資訊的房地產業分析師Kristy Hung說:「碧桂園的任何流動性問題,都可能影響中國多達65萬1千套預售房屋的交付,但這並不一定代表當局會在需要時進行干預,以提供(碧桂園)幫助」。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對該行業的政策援助還不足以救助個別企業,而碧桂園的業務策略,意味著它可能面臨長期壓力」,她說。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中國房地產問題未解 又一巨頭爆債務危機 ...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