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房市泡沫

共有 148 則相關文章

財經

住在湖南長沙的老楊今年七十歲了,他住在一個綠樹成蔭、位於湖畔,名叫恒大綠洲的社區。這是他一生中,住過五個不同的地方裡,最好的房子。建物的開發商,正是象徵著中國房地產興衰的代名詞「恒大」。 二○一一年,恒大向海外投資人發行了逾十億美元的債券。發行文件上,印有中國國營與西方知名投資銀行的標誌。此外,它承諾的票面利率最高可達九.二五%,這對金融危機後利率接近零的世界來說,是個極具吸引力的報酬率。 這是債券發行浪潮的一部分,藉此,西方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得以進入中國、促進了房地產的繁榮。不過,二○一一年發行的債券已在一六年完全到期,但許多類似的債券現在一文不值。 恒大債務違約,北京拒公開救市 二○二四年,就在恒大首次拖欠海外投資人款項近三年後,中國房地產業仍在苦苦掙扎。而北京拒絕公開救市,但允許地方政府購買未售出的建物。 由中國開發商推出的許多建案尚未完工,在某些情況下,這是由省級官僚控制,而不是由出錢的海外投資人所控制的。 圖表製作者:王貞懿 債券結構複雜,真實資產難釐清 恒大債券的結構鮮少在專家圈外被討論。數十名恒大的債權人、各大銀行也拒絕向《金融時報》發表評論。但這恰恰揭示了中國在金融、法律和政治制度上,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鴻溝,並引發了未來資本如何在兩者之間流動的問題。 「國際投資界盼參與中國房地產巨大的繁榮,後者也知道這是一種產生流動性的途徑……某種意義上這是天作之合,」一位債務重組專家說道,「(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房地產會繼續上漲的假設之上。」 一位在恒大上市前就參與過其私募案的前投資人回憶,他曾被告知某個投資項目應在三到五年內完工,但實地視察卻發現什麼進度都沒有,但錢卻不斷從專案帳戶中流出,且簽署的領款人不明。 一九九○年代,許多中國國營企業投機性的赴香港上市。之後,香港的投資和金融界就明白了一件事:想弄清楚這些公司在中國的真實資產和欠債情況,路險且難。 知情人士稱,這些實體,實際上就是控制著大量市政資產的「鄉鎮(級人民政府)」。二○○○年代,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動能,為避免過熱,政府開始對其管制。恒大債券文件提到,中國央行在二○○七年開始,禁止銀行向「囤積土地」的開發商提供貸款,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不再受理以房地產為標的的外債登記。 因此,恒大用了新興市場常見的結構。由在境外設立的公司,出售債券給國際投資人,再以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形式把錢匯入中國,後用股權股利的方式來履行對自身投資人的義務。 外來資金並非恒大唯一的融資來源,但確實讓購屋者更願意付預售款。長沙恒大綠洲開賣首日,就收到人民幣逾五億元頭期款。該年恒大六十二個專案,共收了人民幣五百億元頭期款。 一位私募投資人表示,恒大披上了「受香港法律保護,看起來像普通債券」的外衣,但他認為這是一種幻覺,「他們(海外投資人)永遠是拿不到報酬的那一群人。」 恒大在二○二一年底,停止向海外投資人支付利息,雖然香港法院頒布對中國恒大集團的清盤令,但除非得到中國法院認可,否則法律意義有限。在違約時,它已發行超過兩百億美元的離岸債券,債權持有人包含貝萊德、滙豐和投資機構安石集團(Ashmore)等。 房地產泡沫破裂,讓中國留下價值人民幣三十兆元的未售出房屋。 海外投資人追償債務困難重重 歷時兩年,由凱易律師事務所(Kirkland Ellis)的律師和投資銀行Moelis香港辦公室領導的重組談判,卻未能與債權人達成任何協議。 一位不具名大型國際公司投資人表示,投資人都已發現法律途徑執行的不易,會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且收回可能性也很有限。由於國際規範認為,像債券這類固定收益工具,比股票要安全得多,因此想成功索賠得負擔更高的舉證責任。 另一位投資代表直言,他們的立場一直認為求償不值得,關鍵點應該是銀行家和律師須坐下來,為未來問題提出一個更好的架構。但他預測,相關討論可能要等到房地產產業狀況有所改善才有可能發生。 根據網路公開資料,恒大二○一一年債券文件中提到的七十六個房地產項目皆已完工。 但長沙另一個恒大的舊建案已暫停施工了三、四年。「錢還沒到位,」一位接手的國有企業員工解釋。在另一個建案,一位原是恒大員工的業務員,剛完成所有公寓的銷售,但他現在的薪水轉由政府支付。靠近市中心的第三個建案,一名抱嬰婦女,正焦急查看著恒大啟動但未完工的工程。 對北京當局來說,這些未拿到房產的民眾才是重點,他們所繳交的頭期款充當了融資體系的借款,屬於廣泛社會契約一部分。 據高盛估計,房地產泡沫破裂讓中國留下價值人民幣三十兆元的未售出房屋。未來,進入中國的所有外國投資,都須評估房地產泡沫破裂正在顯現的現實。 在長沙郊區一個恒大未完工的巨大廢墟上,有個人正在湖裡釣魚。 「現在中國有足夠四十億人居住的房子……我在網上看到過這個數字,」他邊把魚扔進桶子邊笑著說,但就像許多持有恒大債券的人一樣,「具體我們也沒那麼清楚。」 ...

2024.07.11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