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年過半百,拋下光環當馬拉松後段班!蔡詩萍:雖然慢,但我超越此刻的自己 我認為跑馬拉松的人,普遍心中都仰望著「一座無私的馬拉松精神座標」,跑慢跑快無所謂,前提是要自己去完成。... 2025.02.08
職場 60歲是「第三次青春期」!他61歲衝出人生最佳馬拉松成績:撐過了,你會重生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61歲時在日記中寫道:「對內,我未看見起皺或陳舊的心,但看見了未揮霍的青春。」 今年我正好61,完全能了解愛默生的心情,但我不確定是什麼情境促使他寫下這段文字,而這也是一個契機,提醒他應該繼續發揮潛能、繼續成長。 對我而言,這樣的契機是在1980年的波士頓馬拉松,大會對參賽者的資格設下嚴格的標準。 提高馬拉松參賽門檻,逼退60歲+跑者? 確切的說,大會規定超過40歲的跑者成績必須少於3小時10分鐘,才可以參賽。除此之外,對於年齡就沒有其他限制條款了,大會既未排除60歲以上的跑者,也似乎沒有意識到年齡對跑者造成的負荷與危險。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憤怒。 我已經3年沒有跑進3小時10分鐘了,也不期待可以再跑出這種成績。我會很樂意成為榮譽選手,而且可說是名符其實。我有資格獲得那種地位、優惠與特權,因為我從1964年就開始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大會理應對我放行,我想跑到幾歲、就跑到幾歲。要我返老還童簡直是太滑稽了。 其他60歲的人也抱持相同的態度。有位年長的朋友寫了一封長信給主辦人威爾·科隆尼Will Cloney,請他網開一面,將老前輩剔除在這項規定之外,否則他們就無法參賽了。 我對這位前輩的想法也感同身受,當我看到這封信時,心想:「說得真是太好了!」如此對待我們這幾位老英雄,實在很不得體。 我們已經盡責的來來回回參加好幾次了,現在竟要我們重新報名!都60歲了,我已經身經百戰,想出門動一動,應該熱烈的給我掌聲,然後給我一個安靜的角落,可以把腳伸長、喝點啤酒、分享經驗。 到了60歲,所有的事都應該已經就定位,不需再進行任何測試了。在我身後,是我完成的豐功偉績;現下,該是好好緬懷一番了。即使我能打破3小時10分鐘的關卡,為什麼我應該這麼做?是要證明什麼? 三思之後,我打消了抱怨的念頭。波馬的主辦單位是對的,事實上,他們幫了我一把。 他們給了我這個挑戰,我該做出適當的回應;這是重生、而非退休的機會。他們迫使我面對60歲的危機,庶幾可稱為「第三次青春期」。 60歲的第三次青春期:鼓起勇氣再出發 我感覺像是回到了20歲(又或是45歲)的時候,明明能做更多事,卻害怕嘗試、逃避應有的辛苦與訓練。尤其,我最怕被人指教與建議,因為如此一來,我就非得出手去做才行。 第三次青春期和另外兩次一樣不好過。 年少時害怕失敗、中年時懷疑自己能否會成功,但年紀大時知道害怕和懷疑沒有用,只有努力才知道結果。 對於「老青春」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鼓起勇氣再出發。看起來似乎很不值得,然而,卻能得到精神上的收穫,即「永不放棄」的精神。所以我知道,不只是這一次,類似的挑戰會一直來。總有人會叫你退休,但人生不會放棄你。 愛默生對此是毫不懷疑的。我們看見他以全速走進未來,一年後,他在日記裡寫道:「讀到一本好書時,我希望人生有300年。巴比倫神諭深深吸引著我,代數、天文、化學、地質學和植物學也一樣令人神往。」 所以,我向波士頓的大會投降、對這不公平的標準讓步了。我知道這個目標對我是好的,它會使我成為我能力所及的最佳馬拉松選手,它會引領我度過危機,到達另一個全盛期,再次成長。 接受挑戰:跑齡16年,在61歲這年跑出人生最佳成績 我第一次的嘗試是紐約馬拉松。我跑得不錯,得到60歲以上長青組的冠軍,但成績是3小時14分,仍然不夠好。兩星期後,我到華盛頓做第二次的嘗試,這一次是海軍陸戰隊馬拉松。 現在往回看,發現那簡直是出奇的容易。路線平緩、氣候宜人,起跑前,現場還有樂團演奏悠揚的樂曲。先是蕭士塔高維奇的《節慶序曲》,接著是《共和國戰歌》,最後是國歌。 我得忍住,才能不在槍響前起跑。 其實也不需要。我以6分30秒輕鬆跑過第一哩。後來遇見一位年輕的醫學系學生維特,他宣稱自己的腦子裡有計時器。「我打算每哩跑7分鐘,」他說:「直到我崩潰為止。」結果,他真的像節拍器一樣準確。他的配速正是我需要的。 在23哩處,有一段時間我頗為焦慮,以為踢到了鐵板。但這段時間很快就過了,接下來的路程都在掌握之中。 最後一哩路是逆風,而且最後的600碼是上坡,但我胸有成竹。現場有超過7000名跑者,我是第783位跑過終點線的跑者。每哩的平均速度是史無前例的6分54秒。跑了16年、超過50場馬拉松,終於在華盛頓特區的陸戰隊馬拉松跑出3小時又1分10秒的個人最好成績。 第二天,我在上紐約的一所學院演講,到了問答階段,有人問我對波馬的參賽資格限制有什麼看法。 我站在講台上,環視聽眾席上的學生、教職員與市民。他們正處於人生的各種不穩定期,有的20歲、有的40歲、有的60歲,全都在尋找那未揮霍的青春。然後,我站得挺直,盡一個60歲長者的所有能耐,且不驕矜。 「非常公平。」我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愈跑,心愈強大》 {DS_BOX_3740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