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想像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國際

當男人過得掙扎,家庭就會變窮。關於近期的經濟史,其中一個最驚人的事實就是,過去幾10年來,只有女性維持著美國家庭的財務能力。 除了最有錢的家庭(也就是前五分之一),自從1979年以來,家庭收入的成長,全都來自工時增加和女性薪資增加。 2021年受指派進入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海瑟·鮑希(Heather Boushey)和卡維亞·瓦古爾(Kavya Vaghul)寫道:「女性的貢獻拯救了低收入和中產階級家庭,使其收入不至於暴跌。」 由於女性繼續承擔大部分育兒責任,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從事「第二輪班」(second shift,出自社會學家亞莉·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也就是做家事。 這種雙重輪班對於獨自養育小孩的女性來說,是最沉重的。在美國,18歲以下的小孩中有四分之一被單親父母養大,而且82%是由母親帶大。這些女性肩負的負擔更重,但她們通常也不太想認真進入一段關係。 由於女性的收入能力提高,男人就必須通過更高的門檻,才能成為丈夫候選人。與其跟一個經濟地位很差的男人交往,女人更可能選擇單身。 高教育程度的婚姻優勢 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美國人,結婚率穩定維持在高水準,其他人卻全部下跌。1979年,各社會階級的結婚率幾乎沒有差異,如今卻有很大的落差。 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下、40到44歲男性,結婚率在過去40年來已經下跌20%以上,相較之下,受過大學教育的同年齡男性只跌了6%。我的同事伊莎貝爾·索希爾(Isabel Sawhill)寫道:「家庭組成是美國階級結構的全新斷層線。」 切林的研究顯示,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就算生一個小孩時未婚,生第二個小孩時還是很有可能已婚,而且對象通常是這2個孩子的父親。「受過大學教育的美國人,比起沒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更重視婚姻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切林做出結論。 現代婚姻轉型:從經濟依賴到育兒合作 經濟獨立程度最大、教育程度和收入潛力很高的女性,如今也是最可能結婚、最能維持婚姻的女性。 我認為受過教育的美國人,已經將婚姻從一種經濟依賴的制度,轉型成為了育兒而成立的合資企業。這裡的婚姻主要是作為一種承諾機制,夫妻都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給小孩。我稱之為HIP婚姻(high-investment parenting,高投入育兒)。 富裕、高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職場上更有彈性、有更多錢可以外包家務,還有更多財富或信用可以換取在家裡的時間。就算其中一個人離開勞動市場,家庭財務還是撐得下去。 我在第二章引用了一篇關於MBA畢業生的研究,說明照顧小孩的時間怎麼形成性別薪資落差;這篇研究也發現,丈夫領最高薪的女性,最可能離開勞動市場。 這也凸顯出不同階級的男性地位差異:受過大學教育的男性,大多數都隔絕於勞動市場阻撓了許多人的衝擊之外。 他們的薪資很高,而且正在上漲,因此仍然是有吸引力的結婚對象,即使對於在勞動市場發展良好的女性也是如此。然而,這些男性總體來說都沒有成為家庭主夫。 就算在階級頂部,2位「人生勝利組」在分擔養家責任時也很有利。受過教育的美國人,也聽過並吸收了關於「家庭穩定對於兒童前景重要性」的訊息。職業男性已經現代化、足以成為好伴侶,卻不必放棄男性地位的傳統標誌,尤其是提供者這個角色。 婚姻、育兒的階級鴻溝 工資減少、就業前景打折的男人,生活則非常不同。平等對於有錢人來說,比較容易辦到。 家庭生活的階級落差,反映且增強了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高收入人士會傾注資源給家庭,且家庭中不只一名高收入人士;而低收入人士則比較不會這樣。 富裕的情侶也比較能夠投入更多資源給他們的小孩,結果孩子的命運出現分歧、女人的經濟責任和獨立性變大。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男性廢退》 {DS_BOX_3893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1.18

財經

在全球股市近期波動之際,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持有高達3,342億美元的創紀錄現金儲備,去年總共售出價值1,340億美元的股票。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股神去年大賣股票,蘋果仍是其最大單一持股,約佔波克夏投資組合的28%。這看似矛盾的做法背後,隱藏著擁有「奧馬哈先知」之稱的巴菲特深思熟慮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對蘋果不尋常的愛 巴菲特於2016年首次買入蘋果股票,此舉曾讓許多長期關注他的投資者感到意外。自那時起,波克夏不斷在不同時間點增持蘋果股份,在向美國證交所提交的最新申報文件中,蘋果佔波克夏股權投資的28%以上。 對巴菲特來說,蘋果的吸引力源於三個關鍵因素: 首先,他視蘋果為消費品公司而非科技公司,認為其擁有強大的品牌忠誠度,降低了持有風險。 其次,蘋果擁有強勁的現金流和對股東友好的政策,持續回購股份並派發股息。 最後,是蘋果的「經濟護城河」——消費者一旦進入其生態系統就難以轉換,這替此間公司創造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公司。它提供具有強大品牌忠誠度的有價值消費產品,」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曾這樣評價。這種獨特視角解釋了為何一位長期避開科技股的投資大師會對蘋果如此青睞。蘋果穩定的盈利、巨額現金儲備和核心產品線,完美契合巴菲特對成熟公司的投資偏好。 耐心不僅是美德,更是武器 隨著納斯達克和SP 500指數近期進入調整區間,跌幅一度超過10%,市場猜測巴菲特是否會在股市低迷時增持蘋果或其他股票。波克夏確實進行了一些適度的股票買入,但並未有大規模動作。 在2月份最新給波克夏股東的信中,巴菲特重申了他多年來的觀點:市場估值仍然偏高。「他對於把握市場底部時機不感興趣,也不追逐短期反彈,」研究機構Bigdata.com創辦人岡薩雷斯(Armando Gonzalez)說,「相反,他等待恐懼將價格推至風險回報方程式明顯傾向於他的時刻。」 岡薩雷斯補充道:「在巴菲特的世界裡,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武器。」 不論市場如何變化,巴菲特對蘋果的堅持反映了他選擇長期看好的公司後,願意在市場波動中保持信心的投資風格。正如一位資深分析師所言:「即使市場混亂,真正優質的企業仍然值得持有。這正是巴菲特幾十年來不斷強調的投資邏輯。」 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巴菲特那種「耐心不僅是美德,更是武器」的習慣,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值得投資者深思。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Fortune 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5.03.24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