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惡夢

共有 439 則相關文章

財經

全球衝刺淨零碳排,「多種樹」成了跨越國界的共識。但你知道嗎?台灣本島種一棵樹,平均只有三成活下來;到了金門、澎湖等離島,存活率更慘跌至一○%。一場對抗乾旱、鹽霧的植樹硬仗,已在島嶼邊陲靜靜開打。 「很多地方補種五、六次都種不起來,」澎湖林務公園管理所所長李振綱無奈的訴說。離島種樹像跳恰恰——強風一颳、鹽霧一襲,外加水源短缺,前進一步退兩步,「種著種著,樹反而越來越少。」 {DS_BOX_39358} 直到一個解方意外出現。 沒想到,這個植樹困境,居然被一家資本額僅一千二百二十萬元、十二個員工的社會企業——仁舟給破解了,他們靠「水源寶育樹盆」(簡稱水寶盆),從台積電、友達到台江國家公園都埋單,種樹足跡更從台灣離島跨到三千公里外的蒙古國,翻轉乾旱造林的遊戲規則。 「據統計,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進一張信用卡(約五公克)的塑膠微粒,太可怕,」仁舟總經理王文蘭說,仁舟成立的使命單純,就是要找出各種可以取代塑膠的材料,包括可取代保鮮膜的蜂蠟保鮮布,矽膠材質的瓶罐、不鏽鋼保溫杯等。 也因為仁舟這個全力「減塑」的能力,讓擅長種樹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找上門來。 從減塑出發設計「水寶盆」省水救樹,存活率狂升八倍 以往種樹,多採塑膠材質育樹盆包裹苗木。「樹越多,土壤埋的塑膠也越多,」王文蘭說。慈心種樹總監程禮怡看不下去,帶著多年經驗找上仁舟,碰撞出水寶盆這款減塑神器。 「水不夠,是種樹的大問題,」十年來已種下一百六十萬棵樹、有「種樹女王」稱號的程禮怡這樣說。仁舟的水寶盆,形似一顆大元寶,採用回收的再生紙漿為材料,裡頭可以裝九至十五公升的水,透過滴繩,緩慢引水給樹苗。 水寶盆像個迷你水庫,蒐集雨水、露水甚至空氣濕氣,底部細管如點滴般,每天微量供水給樹根,省水又救樹。外殼還是「微型保護傘,擋風遮陽穩土壤,讓樹苗扎根有望。」 這樣的產品特性,讓在海岸種樹、離島造林這種「超高難度關卡」有了破解之道。像是澎湖,存活率從一○%飆升至近九○%,徹底改寫規則。 「澎湖的鹽霧很嚴重,是種樹的大殺手,」李振綱說,每逢十月東北季風,海浪拍出鹽分水珠飄上岸,形成當地人熟知的「鹹水煙」,「三天就能讓樹葉發黑,連我摩托車中柱都鏽到斷,」他苦笑。鹽害的殺傷力,由此可見一斑。 引進水寶盆後,李振綱驚喜發現,金門、澎湖的樹苗存活率狂飆。過去兩天澆一次水,樹還是枯萎;如今兩週澆一次,水量省八成,生長速度卻快兩倍,存活率直逼九○%。 但水寶盆背後開發,是滿路荊棘,從材料到設計, 每步都得摸索。水寶盆用再生紙漿打造,一年內分解無蹤,環保滿分。但這背後,是無數次試煉與不斷修正的成果。一次趕工實驗,王文蘭不慎雙手伸進滾燙材料鍋,瞬間紅腫刺痛,痛不可當。 大量採用水寶盆種樹的台積電廠務人員分享,導水繩最初用白色,卻頻頻被鳥類啄走——牠們誤認為那是昆蟲。後來改用鮮紅色導水繩,因為在自然界裡,紅色常代表「有毒或不可食」,鳥兒便不再靠近。 幫沙塵暴重災區種樹成長狀況比原本快兩倍 來到全球沙塵暴重災區蒙古,一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約台灣四十三倍大),已有超過七六%沙漠化,連在這種環境下,水寶盆也能發揮作用。程禮怡說,水寶盆讓蒙古戈壁樹苗存活率超過八成,種植三個月後,樹木就長高了一、兩公尺,比原來的狀況快兩倍。截至二○二三年八月底,台灣已幫助蒙古種植超過六千棵樹,其中四千三百棵就是使用水寶盆。 「水寶盆省下八成補種與照顧工時,」王文蘭說,從二○二○至二四年,累計出貨二十八萬組,銷售金額超過七千萬元。 「低調謙卑的設計精神值得鼓勵,」這是仁舟獲得二○二一年國際金點設計獎時,決選首席評審——英國工業設計大師迪克森(Tom Dixon)給出的評語。仁舟的水寶盆以「低科技×高環保」,破解乾旱造林難題,從台灣離島到蒙古沙漠,證明小設計也能為全球永續撐起一片綠。 更多永續經營趨勢與案例 請上《商周ESG》專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siteesg ...

2025.04.1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