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幸福人生,從不在完美的路上!研究:懂得擁抱「夠好」的人更快樂 人一天要做出幾個選擇?1百個?5百個?不,遠遠不只如此。 從幾點起床、穿什麼衣服、喝哪家的咖啡、吃什種早餐等等,《華盛頓郵報》指出,一個美國成年人每天要做的選擇,估計達數千次以上。 在網路世界上,我們能快速取得搜尋結果、甚至聽聽第一手的經驗談。但,擁有大量的訊息,就能做出「最好」的決策,讓我們過得更快樂嗎?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恰恰相反。事實上,能做出「夠好」的決定,而不是「完美」決策的人,往往過得更幸福。 做決策想次次都完美?專家:大腦還沒能力做到! 想要決策次次都完美?「人類大腦還沒能力做到,」美國康乃爾大學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教授兼聯合主任蕾娜(Valerie Reyna)說。 決策時,人們最常採取的判斷策略有兩種:一是追求最好;二是「夠好(satisficing)」的結果。 夠好的概念,是「滿意(satisfy)」與「足夠(suffice)」兩字的組合,由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賽門(Herbert Simon)提出。他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只能掌握有限的資訊,基於個人利益做下判斷,是一種理性有限下的結果。 「追求完美的人,會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和行銷學教授菲什巴赫(Ayelet Fishbach)說,「而追求心理滿足的人,則希望做出夠好的決定。」 如果說最糟糕的決策,是在時間倉促下、看情緒好壞做下決定;那光譜的另一端的完美決策,則往往勞心費時,為了做出最合理的決定,可能導致人們的陷入反覆的沉思與後悔中。 而在最糟糕與最完美之間,則有著「夠好」的決定,其實實現了關鍵平衡,並非隨便或自欺欺人的說法。 別陷入「選擇癱瘓」!5個技巧教你避開完美陷阱 舉例來說,同樣都是想買一副藍牙耳機,追求完美者,可能會花兩個小時,點進每個評論細細查看;追求夠好者,在找到「達標」的選項時,就會下單收工。 《只想買條牛仔褲》的作者、知名心理學家施瓦茨(Barry Schwartz)的研究發現,與追求夠好的人相比,追求完美決策的人,往往對自己的生活不太滿意,不太樂觀,也更憂鬱。他們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錯誤的決定中走出來;他們思考太多,難以享受,也更容易感到後悔。 一項由哥倫比亞與史丹佛大學學者在2000年發表的研究表明,當人們獲得過多選擇時,反而無法下決定。 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兼副教授加拉格爾(Thea Gallagher)解釋,這是一種「選擇癱瘓」。例如,追求完美者花了數小時查航班,最後也沒訂機票,因為認為第2天可能會有更好的選擇,「你甚至沒完成你需要做的事,這帶來更多的壓力與焦慮,」她說。 該如何避開「完美陷阱」,幫助自己做出「夠好」的決策?以下是專家分享的5個技巧。 1. 讓自己沒有退路 你若買一件不能退貨的裙子,你更有可能會找到說服自己「這很棒!」的理由。 2. 找到你的專屬花園 你不需要每個決定都「夠好」,只有在那些真正熱愛的事情上,偶爾可以當個「完美主義者」。但請別事事這樣做,它會招致猶豫與痛苦。 3. 替小事建立「規律」 多數的小決策相對不重要,卻佔用了你的時間,你可以選擇把行程直接固定下來。例如,與其每天自我辯論要不要運動,就直接規定自己平日6點半起床晨跑。 4. 替決策設定邊界 例如,只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在網上找一副新耳機。或者,找一個你信任的資源,然後每次都在那研究產品。 5. 別在細節森林裡迷路 研究發現,好的決策往往來自那些掌握訊息的「關鍵」或「本質」的人,而不是花大把時間、經歷,分析表象細節的人。 資訊來源:華盛頓郵報、Investopedia、UC Berkeley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05.07
財經 40歲縱橫半導體業、63歲新竹辦學校,劉明剛:高科技不缺我一人 你的孩子絕對比你更在乎他自己的人生幸福,」親自授課的劉明剛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啟發他,幫助小朋友想遠,教會他怎麼為幸福人生... 2024.05.23
職場 陷入中年危機如何變幸福?你不需要「比過去更努力」,做到一件事就好 以我自己陷入中年危機的經驗,以及擔任心理腫瘤科醫師的見聞,提供給目前處於中年危機的各位,在人生後半段擁有「幸福人生... 2024.12.25
焦點 在鑽石火光中,重燃生命與情感的溫度!「新40」世代,擁抱人生的SID發光時刻 只為讓光線穿過58個切面時,以最精準的角度與比例透出極致的璀璨火光,照耀生命中的幸福光彩,如同新40世代對幸福人生的嚮往與追求... 2023.12.07
財經 劃時代革新產品「床墊界的特斯拉」全程關照落實「精準有效睡眠」 就像是手機快充一樣,讓身體能在六到八小時之內達成最有效的睡眠,充得快、充得對、充得飽,精神自然奕奕迎接任何挑戰,享受幸福人生...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