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創業無需孤軍奮戰 點拾以陪跑式教練打造真實商業模式 後疫情時代,吹起斜槓、創業風,在新創公司家數年年成長之際,也讓創業成為新興的全民運動。點拾教練培訓創辦人石罡宇分析時下的創業型態,和過往有很大的差別,「在於疫情帶動了新創業浪潮,創業動機卻從傳統的生存轉向自我實現,也因工作不再單一類型,即便沒有創業的人,都可能有三、四兼職或斜槓,或者是身兼一兩份受僱工作,再進行斜槓,這類的自營工作者越來越多。」 以自身經驗集結資源 為創業荒漠打造系統性綠洲平台 工作型態發生質變,創業起心動念也與過往大不相同,然而一如俗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不少創業者一開始銷售皆十分熱烈、但沒過多久就以失敗收場,為什麼經營得如此跌跌撞撞? 曾有二次創業經驗的石罡宇,就完全經歷過這樣的歷程。老家是一間位於台南的傳統工廠,無意接班的他希望走出不一樣的路,開創自己的事業,於是先後投入健身餐及健身工作室,過程中發現,「大部份的創業,皆始於擁有一個技能或專業,便認為足夠創業,卻忽略了會做菜跟能經營好餐廳品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專業。」遇到同樣瓶頸的石罡宇,開始尋求解方,甚至飛到海外進修大師課程,「我發現大部份的創業課程都開設在北部,決定以台南為基地,幫助中南部創業者擁有相同學習資源,因為創業成功率之所以不高,就是欠缺系統性支援。」 綠洲計畫一站式購足品牌運營 教練型領導形塑企業文化 於是,他在2018年創立「點拾教練培訓」,希望能將這些幫助自己事業起飛的方法轉化成一套系統,希冀成為南部創業荒漠或者是台北之外創業荒漠中的綠洲。而在這樣的起心動念及架構下,分有兩大支線。第一個支線,是所謂的「綠洲計畫」,是針對創業者個人到商業品牌、財務發展等基本功建置的學習課程,裡頭有點拾培訓教練外,還有對應不同專業的會計師、律師等,一站式購足創業所需的品牌運營。 有鑑於創業要持續,人是關鍵,針對近期的缺工議題,如何育才、留才,點拾也提供領導力課程,「以所謂的教練型領導,教大家如何建立企業文化,再從企業文化去建構出留才、育才的方式。所以兩大支線一是商業品牌發展、二是人的發展。」石罡宇說。 教練是實戰家、也是陪跑員 為創業建立專屬成功方程式 而相較坊間的顧問或是業師,點拾強調所謂的「教練培訓」方式,並為創業者搭建學習、培育平台,即便是業師,也是具備實戰經驗的創業家。石罡宇說,「創業是一場自我心智的訓練,教練就像「陪跑員」的角色,隨時要因應選手的狀況,調整訓練的強度與項目;而社群平台則是讓創業不再是孤軍奮戰,上完課才是關係延續的開始,像我們會舉辦年會,或是讓學員回來分享,甚至媒合合作機會,以創業者來陪伴創業者成長的方式,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因為這樣的陪伴與陪跑,加上精實執行的回案報告,透過系統化的作業學程,在一到三個月內進行驗證,約訪後再給予對應的資源與協助,因而點拾有不少參與第二年、第三年培訓的學員,擁有翻倍,甚至三到五倍的驚人成長! 作為創業者,也輔導過大量企業創辦,石罡宇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只能參考,不能套用,創業者應自己嘗試、修正,建立自己的成功方程式,「這也是教練培訓的價值所在。有太多創業者,設立了目標、也用了工具,最後卻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往往就是因為創業有太多延伸層面,需要去抽絲剝繭。」他以一位從事插畫經紀的一人公司為例,一人作業往往在「累死」、「餓死」間掙扎,「透過諮詢後,我們深入發現他的問題在於召募新人或建構團隊,也就是人不好搞的抗拒,於是就一直卡在自己的天花板。」後來在教練式引導下,理清定義了他的人生理想跟目標,他才理解要完成人生理想,憑一己之力是不夠的!「於是,他開始慢慢建構團隊,進行分工,自己則有餘裕做課程開發、經營自媒體,在短短八個月內就達成一年的總目標,成長甚至翻了二倍!」 也因此,石罡宇強調,「教練式的關鍵在於引導跟提問,要引導創業者如何使用釣竿而不是給予釣竿,亦步亦趨而已。正因創業沒有絕對標準答案,更需要自己去發掘及建立成功方程式!」 從二代接班到進軍海外提供全面解方 因應AI變革打造更有力的IP品牌 除了給予創業者支持,點拾針對二代接班也給予相同的引導及協助,讓新舊之間能夠順利磨合,而像他這般沒有接班意願的企業,也會給予企業解方,無論是探尋專業經理、經營權移轉,抑或是企業「善終」,都有對應的協助及方案。而針對缺工、留才育才的困境,也會往雇主品牌跟轉型去進行規劃。 在成立7年之際,點拾從台南出發,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以新馬為首要據點,進軍國際華人創業市場,透過綠洲計畫激發新的可能性,無論是商品新市場的拓展,或是品牌合作的媒合等,為創業挹注更多的成長動能! 「一直以來,我都鼓勵創業,但創業卻是有前提的。」石罡宇分享,「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創人生的事業與意義,因而創業就是一個追求自我跟心靈成長的重要環節跟歷程,透過創業能夠更加認識自己,並理解自己的耐挫力。」 最後,石罡宇不忘強調,「AI為世界帶來變革,我想大家應該很有感外,在不久的將來,廣告逐漸走向窄告,未來只要滑滑手機就能找到精準客戶,也因此,未來IP品牌將是王道,如何塑造情緒價值將是關鍵,這也會是所有創業者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如何藉由情感堆疊,將自己與世界的存在感經營的更好,而這一哩路,點拾將給予捬手可拾的資源,助力點石成金!」 ... 2025.04.10
職場 「管理顧問」工作內容是什麼?他推薦新鮮人做的理由:高薪、快速成長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顧問」,可能有人不清楚管理顧問的工作模式,我先做說明。 管理顧問(management consultant)工作內容以「項目制」為主。項目制指的,是客戶有特定需求,比方提升某個產品的盈利率、產品進入新市場的執行計畫、研究某個產品市占率下降的原因等,而管理顧問會組成一個4到5人的項目小組,在有限時間內(通常1至2個月)為客戶提供相應的商業戰略計畫。 第一份工作就成為管理顧問,對我往後的職涯有3個優勢: 1.能快速接觸不同商業需求、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 作為管理顧問,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高強度的工作量。通常每1至2個月就要完成一個項目,解決對客戶而言棘手的商業問題(前公司服務的客戶大多是醫療產業的巨頭公司)。 在以「小時」為基準交付任務的工作節奏中,得逼迫自己掌握「快、狠、準」的工作技巧、培養「從上而下」的溝通邏輯並精準表達,以及快速吸收新產業資訊的自學力。 除此之外,因為時間緊、任務重,雖然我只是初出茅廬的顧問,依然會被賦予重任,包含與客戶方的高層主管(C-level、亞太區總經理)做獨立匯報,無不鍛鍊了我的心臟,及在壓力下依然保持專業態度的形象。也因此有人評價「在管理顧問公司工作一年,好比在甲方公司工作三年」。 2.近距離觀察大企業工作者的工作及生活型態 在還未進入職場前,可能很多年輕人,包含我自己,都對大企業、擁有光鮮亮麗頭銜的人充滿著敬畏,像看神人一樣仰望著他們。進到前公司,作為幫助企業提升到更好的管理顧問,我們不可避免的會看到大公司營運的問題、組織的內部鬥爭,會發現所有公司、組織都還是以「人」所構成,這些人不是超人,凡人組成起來的組織也不會有超能力。最終也會意識到,那些曾經自帶光環的公司、人物,也一樣是普通人。 這不是讓我們自大,而是讓我們不妄自菲薄,或覺得技不如人。其實,大家都是到了特定位置,再慢慢摸索出該怎麼做,而非已經擁有某個能力,才坐上那個位置。有了這個認知後,對我之後的「勇敢」也奠定了基石。 3.快速累積第一桶金,更有底氣嘗試自己的夢想 快速認識這個世界的運作之後,你會開始理解,無論是要獲得世俗或心靈的滿足感,都只能靠自己。要是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那就去創造自己喜歡的工作。 雖然管理顧問有其詬病之處,比如說工時長、壓力大、短時間看不見影響力,但是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而言,最實質的收穫就是能夠快速累積第一桶金。雖然工作壓力大,但與之匹配的就是更可觀的收入,只要不亂花錢、有意識的儲蓄,大多數的管理顧問都能在工作1至2年,累積到第一桶金。 對青壯年來說,儲蓄是「抗風險」,但對身體健康、家庭及社會責任還沒有很大的年輕人而言,儲蓄是追逐自己夢想的「底氣」、是為自己的夢想「買自由嘗試的時間」。 總結以上3點,我認為「管理顧問」是畢業生作為第一份工作,相當不錯的職業選擇。因為這份工作能夠快速的掌握專業技能(硬實力、軟實力)、商業及社會的運行模式,和累積足夠的底氣去追尋夢想。 雖然離開了前公司,我至今仍然非常感恩能有這個工作機會,它不僅加速了我對自己及社會運作的認知,還收穫了一群海外好友。 話雖如此,世上沒有一個職業是人生的萬靈丹,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為世界做出怎樣的貢獻?」,才能在瑣碎的日常工作中,去累積經驗和成長,並往自己理想的終點不斷前進。 *本文獲「劉懿璇」授權轉載,原文:25歲裸辭新加坡高薪工作|我為何年紀尚小,就明確自己的選擇?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