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共同語言

共有 117 則相關文章

管理

未來,如果AI跟科技發展到極致,有些人搞不好可以靠著國家給的基本收入,不用工作也衣食無虞,但衣食無虞,不一定就能解決人類上層:自我實踐、安全感、親密感等需求。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能跟AI一起共創新事物。 其實現在的職場,就已經能看見工作者們不分位階,都在和AI或機器人一起工作,例如,腦力激盪行銷案例、擬定文章架構等。我相信不久後,這些能力會如同每個人都會用電子郵件寫信一樣普遍。 但最近我發現,要能跟AI共創,語言能力,可能比過去都還重要。 例如,現在要跟AI下指令,需要英文能力。因為大型語言模組開發和大量的資料學習,多來自英語系國家,如果你用中文下指令、再經過翻譯,經常出現語意不清的情形,導致不夠精準。 可是,會英文,就代表你能暢行無阻的和AI共同作業嗎? 近期,我們在一個針對中學生如何活用各種生成式AI進行創作的實驗工作坊中,老師拿出一個形狀很奇特的杯子,請學生試著向AI圖像軟體Midjourney下指令,讓它畫出這個杯子的圖像。 但奇怪的是,一口流利英文的孩子卻不一定有辦法對AI下明確指令。因為他們不曉得如何既有邏輯、又清楚的表達看法,向AI勾勒出杯子外型的特別之處。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今天想請AI畫出一個有巴洛克風格的圖像,如果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巴洛克風格,他本身的藝術文化涵養不夠,要怎麼對AI敘述? 我們都知道,進步神速的大型語言模型,其實不是因為AI了解人類語言,而是了解語意。它們可以透過大量數據,推測語言背後的意涵、望文生義。 所謂「很會對AI下指令」,背後其實是使用者本身語言、溝通、社交等軟實力堆疊的成果。但是,當我們的孩子長時間追逐課業成績,缺乏社交互動時,就很難培養這番語言溝通和寫作能力,以致於阻撓孩子們未來活用AI工具。 不過,我們也不必過度悲觀,只要能讓孩子不怕AI,願意親近、使用它,AI原生世代的學生學習成長速度絕不會慢。 這也是我和夥伴們延續AI實驗課程的原因,我們希望能帶著孩子過關斬將,培養下一代接觸AI的獨立自主性,面對機器人不會感到害怕,甚至能越學、越有興趣。 ...

2023.11.1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