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劍指中國車MG法令,為何國產車廠跳腳、零件廠鼓掌

1.中國車MG熱賣引發爭議,竟催生一道國產化法令!要求未來在台銷售的中國車,須符合零組件國產化比率規定,甚至溯及既往,已上市車款,規範更嚴。
2.它能救台灣車業還是加速滅亡?車廠憂生存更難,中國車變貴,有利進口車;零件廠卻支持,因為成本不比對岸低,車廠沒購買動機,生意會更差。

今年6月,MG在台首款純電車MG4上市,原本備受國內車迷期待,如今一個國產化政策,為該車款的後市打上問號。(攝影者.翁挺耀)

這是一場,其實沒有人真正獲益的零和賽局。

過去兩年,英國牛津創立、已被併入中國前三大汽車集團上汽的MG攪亂了台灣車市。該品牌二○二二年七月由裕隆旗下中華汽車引進後,由於主打不用百萬元的國產車,就能擁有百萬元同級車配備,讓該品牌勢如破竹,今年更躍居全台第六大汽車品牌。

但,它的成功也掀起爭議。因為MG的零組件幾乎全部在對岸製造,而台灣又禁止中國整車進口,中華汽車的策略,是採用「完全散裝組裝(CKD)」模式——將該品牌零組件從中國進口、台灣組裝,儘管創造了成本優勢,卻也引發立委抨擊其進口比率高達九五%,是「偽國產車」,更有國內零件業者抱怨,「連烤漆都不讓台灣賺!」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