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走過三百遍,他變錐麓古道說書人

重返日據時代軍用路尋寶

錐麓古道嚮導 楊偉仁,善用照片比對的方式解說錐麓古道。他手指前方山岳的「打勾」痕跡,根據老照片,日據時代就已留下此痕跡。

錐麓古道嚮導 楊偉仁,善用照片比對的方式解說錐麓古道。他手指前方山岳的「打勾」痕跡,根據老照片,日據時代就已留下此痕跡。(攝影者.李明宜)

初秋,alive採訪團隊循著嚮導楊偉仁的腳步,走訪花蓮錐麓古道。清晨七點,我們是率先進入起點燕子口的第一隊;傍晚五點半,我們卻是走出燕子口的最後一批。一般人往返這共六‧二公里的山路,大約花七小時,我們花了十個半。因為,關於這條生於日據時代的古道遺跡,綽號「雪巴」的楊偉仁有太多故事要說。

「走訪古道,最重要的是要進入歷史情境,當中關鍵取決於一個好嚮導,」曾找楊偉仁帶路的旅遊達人邱一新說,「雪巴在歷史、安全等面向做的功課非常足夠,我喜歡跟著他走。」楊偉仁告訴我們,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主線保存最完整的路段,歷經從軍用、理蕃到觀光的三階段轉變。

一九一四年,日本人因太魯閣戰役闢築從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戰役後,日本人為加強治理原住民,整修為理蕃道路;一九三三年,則為當時台灣熱門的健行觀光步道。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