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漲價的因果

錯誤政策無法達成效果,往往是因為誤解社會現象間的因果關係。例如誤以為電價緩漲,產品價格就不漲;國有土地不標售,房價就會下跌,這都來自對產品與生產要素間關係的誤解。

生產要素之所以有價值,不是因為它本身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它參與了最終產品價值的生產。例如,咖啡豆之所以有價,不是因為咖啡豆本身有價值,而是因為它對最終產品「咖啡」價值的生產有貢獻。

至於咖啡豆價格多高,取決於最終產品咖啡,對消費者有多高價值。若消費者願花大錢買咖啡,咖啡豆價格越高,要素價格永遠由產品價格決定。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