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包哲學

飯包是做給外出人吃的,一定要用心。」這是老阿嬤陳雲六十年前講的話,她是池上飯包的創始人,做了一甲子的便當,就是這麼想事情。我是在一堵牆上,看到這兩句話。

一月初,我在農訓協會王秘書長與丁處長的邀請下,到台東拜訪。這天傍晚,一行人來到池上飯包博物館。博物館外是一段鐵軌,佇立著舊火車廂改裝而成的車廂餐廳,彷彿回到舊日時光。這裡的遊客應不多,拾階而上二樓幾乎沒有照明,靠著窗外的暮色,我們吃力的走到樓上陳列室。在樓梯間的轉角處,驀然回首,我看到兩行平凡而動容的字:「飯包是做給外出人吃的,一定要用心。」

那是一個還沒有飯包概念的年代。陳雲看到遠行的火車乘客顛簸北上,都要自備糧食,於是以粽葉、飯糰的形式開始在月台販售飯包。她的飯包好吃又實惠,生意越做越大,他們成為台東池上的富商。不管銀行存摺上的數字變多大,她做便當的初衷沒變。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