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羈,台灣人的靈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不羈,台灣人的靈魂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中場幸福學

生活

不羈,台灣人的靈魂

不羈,台灣人的靈魂
撰文者:小野
摘要

1990那一年,小野和符昌峰導演帶著團隊跑遍了全台灣,要尋找「台灣的生命力」;30年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答案。什麼是台灣的生命力?什麼是推動台灣前進的靈魂?

宜蘭一直下著雨,宜蘭人說從10月到12月大概只有十一、二天是晴天。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因為一場名為「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0」齊聚在礁溪老爺酒的這一天,正好是晴天。我們的運氣真好。

我坐在台下一口氣聽到那麼多的講者分享自己的故事,倒是生平第一次。他們分享的內容,有個共同的探索,什麼才是台灣能夠被世界辨識出來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元素或是特徵?更直接問,如果是一個品牌,我們要如何解釋這個品牌?因為光是民主自由多元文化是不夠的。

其實這樣的追尋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尤其是台灣退出聯合國,外交部成了斷交部,我們慢慢成為被世界遺棄的孤兒之後。我們開始覺醒,要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要有自己的戲劇、文學和電影,各種各樣的論戰啓動,但是「自己」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疫情下,台灣老中青三代電影人也攜手在國際發光

1990那一年,我和符昌峰導演帶著團隊跑遍了全台灣,要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其實就是在這種焦慮不安的社會情緒下產生的。30年過後,台灣人終於變得很有自信了,尤其是在疫情肆虐下的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台灣忽然被世界看見的時刻。我從這些講者言談中發現了那種自在和自信。

藍祖蔚談的是「台灣新電影4.0」,他把時間拉回上個世紀80年代的那場台灣新電影浪潮講起,從此每隔十年都有一波的突破,直到2020年的大爆發。其中最令人感到驕傲的,除了是台灣電影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外,就是台灣的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如何攜手走過十年黑暗的死亡幽谷。

江振誠談的是他從新加坡回到自己的家鄉台灣開業,及決定搬到宜蘭居住的心情和發現。他提出「臺灣味譜」的概念,要收集台灣歷史上所有的食譜,透過大數據分析來尋找出台灣人共同的味蕾,他說了一個故事很動人。

他有一次去日本參觀一個葡萄園,他沒有抬頭看葡萄,反而一直盯著土地上的雜草。葡萄園的主人非常困惑,原來他注意到葡萄園的土地上長滿了酢醬草,對於一個充滿創造能力的廚師而言,這就是答案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振誠彎下腰摘了幾根酢醬草請葡萄園的主人嚐那種酸味,於是他又找到了一種菜的食譜了。有一次潛水看到海底的鮑魚、昆布、海藻、礁石,他也有了新的想法。他的靈感直接來自土地和海洋,他說這就是「live together work together」。食材永遠和土地、節氣相關,創意靈感來源也來自這裡。他說:「什麼是家?能夠和大地有連結就是家。自然平衡內化之後才是生活的美學。」

對於鄭宗龍而言,舞蹈的靈感不也是來自於土地,來自於自己成長的經驗;他形容說身體是一條船,承載著自己從小到大的回憶和感受在海上航行,舞者就是試著把這些原本就已經藏在自己身體內的感覺或情緒透過肢體跳出來。他特別提到如何透過爬山的上坡和下坡,找到雙腿和土地接觸所發生的各種可能,編舞的靈感也從此而來。

從身體矮小粗壯如神壇那兩座神像的外外婆說起,描述外婆如何用她的那種短小粗壯的身形和高大的男人打架的動作,或是高大的阿舍阿公蹲坐在椅上抽煙喝模樣,或是只是一句寒暄的話語,卻可以扭動誇張肢體的親人。舞蹈的靈感原來可以是如此日常,如此庶民,如此貼近成長和土地。

什麼是推動台灣前進的靈魂?唯有「不羈」而已

壓軸的講者是黃聲遠。他來到宜蘭之後找到了他的夢想和未來,他成立了「田中央」,率領了一個大約三十人的設計團隊開始他的宜蘭夢。他一直想要用一己之力,透過各種建築設計,找回宜蘭原來地貌地景,找回原本就存在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間的蘭宜平原所獨有的氣候、風土和水紋。這些年我去宜蘭一定會去看看他最新的設計,也驚艶於他這個一直當成是「外來者」的設計師,如何一次又一次用極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設計找到宜蘭這片土地的美。

他最近最在意的是如何把礁溪明德營區的公園和礁溪最著名的跑馬古道連結,形成一個地景地貌的延伸,甚至成為淡蘭古道南路的終點站。他現在最擔憂的是這樣順著山勢地形連結到公園的自然開濶的地形地貌被其他都市計劃或是房地產開發給破壞了。

聊天時我問黃聲遠一個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你對於當年冬山河的設計有什麼看法?」他毫不猶豫的回答説:「如果沒有冬山河的案例,我絕對不敢來宜蘭。因為我深深了解到官僚體系下的公共工程是沒有我發揮的空間。」他説出台灣公共建築的設計師無法逃避的殘酷現實。結論是,如果沒有陳定南,就不會有現在的冬山河。如果沒有宜蘭的冬山河,就沒有全台灣現在美麗親水的河岸景觀。

我無法忘記第一次見到冬山河的感動,那是1990年的夏天,當我們走遍全台灣後,來到了接近完工的冬山河水岸,團隊中幾位學建築的朋友幾乎抓狂了,終於找到我們心目中臺灣最美的風景,那是我們期待未來臺灣的模樣。

什麼是台灣的模樣?從30年前覺醒後啓動的探索,都是想要擺脫台灣在歷史上始終是帝國邊陲和殖民的宿命。當時負責設計冬山河的郭中端和日本象集團像苦行僧一樣,去大陸沿海尋找閩粵移民的建築,去閩西看客家土樓,去花蓮台東的溪裏找大理石、麥飯石,在秀姑巒溪找有貝殻化石的帝王石,模擬蘭嶼達悟族用卵石堆砌的半穴居房子。

當郭中端決定由800個小學生所設計的彩色陶瓷片、彈珠、玩具做為鑲嵌畫,鑲入兩岸用洗石子砌成的矮牆時,陳定南曾經有點疑惑,因為洗石子對宜蘭人而言太平凡了,住宅甚至墓園隨處可見。「所以才決定用洗石子,我們要找到它的美。」郭中端終於說服了陳定南。

當時我們看到冬山河時正是黃昏,風輕拂河岸青草,金黃色的光影隨風流動。我們想到的竟然是十九世紀法國新印象派畫家秀拉的作品「大碗島上週日午後」和「阿湼爾的沐浴」。冬山河岸洗石子矮牆上的彩色鑲嵌工藝就像秀拉作品中那些由純粹顏色的小點所構成的色調,有著一種肅靜、深沈、平穩、嚴謹和安祥。一種理性的執著。

真正能夠協助有理想的設計團隊實現夢想的人,只有那些存在於官僚體系中有見解,面對各種阻礙能不屈不撓的政治人物或是基層官員。「尋找台灣生命力」的導演符昌鋒在30年後,再度發表他追尋台灣歷史的紀錄片「不羈」,他想要從台灣歷史中尋找改變台灣歷史的典範人物,於是他選擇了陳定南。另外還有賴和、殷海光和李雙澤。

這個紀錄片在2021年初台灣最需要鼓舞的關鍵時刻,在公共電視台播出推出,好像是符昌鋒導演在「尋找台灣生命力」的30年後,終於宣布了答案。什麼是台灣的生命力?什麼是推動台灣前進的靈魂?唯有「不羈」而已。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創造自己文學、戲劇和電影的傳統、拼出自己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長期被禁錮於山海之間的台灣人,終於找回了自己,他們嚮往自由,走進山林走出大海。

期許我們能有山一般的意志,海一般的思考,還有一個不覊的靈魂。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符昌鋒 宜蘭 黃聲遠 冬山河 電影 江振誠
中場幸福學—小野專欄
中場幸福學—小野專欄
小野
展開箭頭

人生劇本自己寫

24歳時就以《蛹之生》一書成為七○年代最暢銷作家之一,也獲選七○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書。文學作品超過百部,電影劇本超過30部,五度入圍金馬奬最佳編劇獎。

近年著作專注於中場人生的省思及編劇經驗的書。其中《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引發極大共鳴,也因此獲選當年的年度作家。最新作品「編劇魂」更進一步把人生和劇本做了結合。

「人生劇本自己寫」是他在蟄伏很久之後,再度動筆的唯一專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