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時尚藝文
新手攝影者的單眼選擇--機身篇

這是「幫新手爸爸挑相機」的延續,針對我認為的「一般入門攝影者」所推薦的數位單眼機身選擇。
為什麼不是挑鏡頭先?因為機身主要分成兩種規格「全幅」與「APS-C」(編註:其實還有尺寸介於中間的APS-H,更小的4/3系統,但此處先略過不提。)全幅機與APS-C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機器裡面的「感光元件」。它類似傳統相機的底片,掌管著一張照片沖洗出來的大小與品質。由於感光元件很昂貴,所以變成符合以往底片大小的稱之為 「全幅」,而節省成本將感光元件縮小的稱為「APS-C」。相較於全幅,APSC小了 33%,同樣的也等於將一張全幅的照片外圍裁掉了 1/3大小。
將一張照片裁掉了1/3有甚麼關係?關係在於它裁掉了33%的散景(指的是對焦點外模模糊糊的地方),這也剛好是許多人所鍾愛的單眼特質。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感光元件大,在解析度相同的情況下,單一像素尺寸比較大,畫質較好且雜訊較少。雜訊大多出現於光線不足時的畫面,如夜晚的餐廳或是屋內,這又常常是我們生活中所需要拍攝的。
你可以直接說全幅就是比APS-C好,因為它提供了更多的攝影選項(散景的詮釋能力)與品質(高ISO時較優越的雜訊)。但你也可以反過來說當使用者不喜歡使用散景,或是沒有需要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使用相機時,全幅就沒有那麼必要。想成海陸自助餐比一般自助餐貴,但其實你不喜歡吃海鮮那就沒差一樣。但說良心話,我還沒見過人不心醉於全幅的散景與品質的。

當室內的聚會光線不足,或是某些人文或婚禮攝影想使用到散景的詮釋方法時,我使用的大多是全幅機。它所提供的畫面純淨度,景深的聚焦能力,是無可取代的。

接下來談APS-C。個人我使用APS-C機於室外與旅遊時,它大多比較輕巧便於攜帶,便宜不怕操壞,同時專用的鏡頭有許多可高倍變焦,在野生動物攝影時提供比較好的焦距。可以說APS-C是我出外極地攝影的首選。

鏡頭物理上的特質可以說邊緣的畫質最糟,APS-C剛好又裁切掉那一部分,種種的原因加總起來變成雖然APS-C與全幅這兩種規格原本是因為成本而產生出來的差異,但最後也因為使用方法與需求不同,而變成沒有絕對優劣。
相機的好壞常常取決於提供使用者「更多詮釋的選擇」,像是善用功能產生出來的效果(長曝,追焦等),或是全幅加大光圈所特有的散景。但這就像是提供一個廚師各式各樣的材料,最後菜做得好不好吃還是要看廚師能不能善用這些食材。一個不會做菜的人,縱使整個超市讓他選材料,提供他一流飯店的廚房,也可能比不過媽媽炒的蛋炒飯。
以Canon來說,很貼心地將產品線用型號做了很清楚的切割,型號三位數的品質普通,功能普通(500D /550D / 600D等),兩位數的品質普通,功能好(如40D / 50D / 60D),單位數品質好,功能普通(5D / 5D2 / 5D3 / 7D),1系列品質好,功能好(1D / 1Ds系列)。這界線當然是模糊並且有特殊案例的,但大體上是這樣。但更重要的是,這前前後後的售價差異是十倍。假設一台新的三位數系列是兩萬五,那新的1系列可能是二十五萬。
(註:功能是如測光,連拍,客製按鈕等等。品質我指的是動態對比與ISO純度,全幅與否等。)
很多人推薦新手直接「攻頂」,簡稱買最貴的,這是我很不樂見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或是能善用頂級器材所提供的選擇。我常常看許多人拿著比我昂貴的相機,但不照相,或是不會使用,都是很可惜的事。很有錢也就算了,對於辛苦存錢的人,我希望他們能選擇到最適合他們的器材。
當然,你就是想要頂級器材那就是兩回事,像是拿著PRADA包包的人不用是模特兒,想吃魚翅不需要是美食家一樣。單純「想要」高階相機,就算不懂也不會用,也是個很正常並且合理的理由,你賺的錢,你開心就好。
攝影已經因數位化而大眾化了。數位化之後變得便宜(無需持續購買底片),簡單使用且容易分享。許多人並不打算成為攝影師,只是想美麗的紀錄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則是喜歡收集當做收藏。堅持用職業攝影師的角度,用專業與經驗去強調某種攝影態度與器材才是正確,對我來說是種沒有必要的堅持。


推薦機種:
對於一般預算的朋友,我推薦的是Canon 550D和Sony NEX5N兩台APS-C相機。推薦Canon 550D的原因是它兩萬元但擁有5萬機身(7D)的品質,欠缺的只有一些初學者不大會用的功能與對焦。600D雖然比較新,但同時也比較大和較貴,新增的翻轉螢幕對焦並不理想,所以我都推薦舊一點的550D。
推薦Sony NEX5N則是因為小巧,又可以錄影,很適合一般用戶。我沒有推薦另外一個相機大廠Nikon是因為並沒有使用過很久,不便推薦。測試範圍內我對於D7000有極好的印象,尤其是對焦點與暗部對焦,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誠意。
我不是很想多解釋感光元件原理,因為那差異很有限。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去討論機械原理多過實際去拍攝,這很可惜。像是煮菜鐵鍋有好壞之分,但做出來的菜好不好,實在不是光鐵鍋的問題。當然,把相機當成科技類的收藏品的角度來看,那OK。不過這樣我更推薦Leica的鏡頭,那也不用提了。
只要買的開心,用的開心,那一台相機就是適合你的相機。
Happy shooting.
下一次,推薦鏡頭。
John Tao。年輕時住美國,與太太一起自助過六大洲,目前工作兩岸歐美跑,育有二女。興趣是拿相機當日記,將生活點滴記錄下來。
對攝影,旅遊或是寶寶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這新手攝影爸爸的FB。
商周大調查

川普關稅恐慌擊潰股市,投資怎麼辦?專家:不該改變你的整體計畫!
愛攝影的新手爸爸,用拍照當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