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數位轉型
讓年輕員工敢言、敢衝、敢試錯,公司才能求新求變!黃昭瑛給扛轉型重壓管理者的4個提醒
1.企業想要轉型,往往會尋求外部專家介入協助。但外部專家不一定能掌握你公司的優勢與產業特性,也沒有他過往擁有的資源輔助,最終演變成外部專家幫不上忙的局面。
2.轉型過程需要第一線同仁勇於試錯、尋找方向,如果企業仍習慣用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事事都得過問主管,轉型進度將會變得很緩慢。
3.主管平時就該養成讓同仁勇於發言的習慣,告訴同仁責任由主管負責,並培養同仁具備創業思維,練習從經營層面與數據分析做判斷。
由於常常和業界討論、交流轉型過程中的難題,我分享自己在第一線推動轉型的學習筆記,一一點出以下這些轉型時容易踩的坑,讓大家可以避開。
4個常見的轉型迷思及地雷
1.害怕轉型失敗,於是找外部專家
對於主要事業穩定的企業來說,為了避免風險、擔心自己不懂,因此想找懂的外部專家來協助,很容易就會踩進這個坑。
懂轉型的外部專家,不見得能理解你家公司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特性,無法運用你家企業累積已久的獨特優勢,也不見得能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複製成功經驗。
因此面臨轉型進度空轉,外部專家最常的反饋是:「沒有那些資源,沒辦法轉型成功。」這其實並非卸責,而是在他們過往的成功經驗裡,得以受惠於那些資源的支持。但換到新企業後,資源就沒有了。
至於你家企業累積以久的獨特優勢,明明也是可以運用的資源,外部專家卻因為不夠熟悉公司背景與產業特性,難以好好善用它,發揮不出優勢。
所以別迷信外頭的轉型專家與成功案例,試著從公司內部挖掘人才,一樣可以找到方向。我們公司在疫情期間不得不停止海外旅遊的業務,只能轉做國旅,各個小微組織的主管都是從既有組織裡招募好手,從頭開始一步步摸索轉型,做出新題目。
找外部專家,很多時候只是滿足老闆不想犯錯、急著想成功的安心感而已,最後往往變成進度空轉、浪費時間。
2.不給年輕人做決定
明知道公司需要轉型,卻還是由上而下做決策。這是源自於主管承受不了錯誤的壓力,習慣拿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來思考未來,擔心出錯反而更錯。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讓戰場上聽得到砲聲的人做決定,一切會快得多。」主管的心態要改變,新生意要從第一線的市場找,而不是自己窩在辦公室裡面找。
但現實上,主管不敢讓第一線做決定、不敢給年輕人做主,其實是心裡的不安全感所導致。心裡認為年輕人沒有充足的判斷能力,也沒有足夠的資歷與經驗,所以還是習慣凡事都由主管決定,再布達下屬執行。
這種文化長久下去,很難召募到願意承擔試錯、帶動改變找方向的年輕人。再者,失敗與試錯都是團隊進步的必經過程,少了第一線試錯的機會,團隊的進步會很慢。同仁們只能等主管分派任務,開始執行時,時機都錯過了。
3.危機來臨了,才要求同仁具備創業思維
懂得培養戰力的企業,平時就會教導同仁做生意的概念與創業思維,例如:讓同仁學習解讀負責業務的財務報表、培養數據化管理思維、推動小型的創新專案等方式,以達到練兵的效果。別等到公司急需轉型時,才發現同仁沒有做生意的觀念,無法從經營層面、數據基礎做判斷、提出方案。這種只憑直覺的提案內容,沒有紮實的數據基礎支撐,很難成功。
4.管理一言堂
如果你希望主管布達工作方向時,同仁都不要有意見,但又要求同仁擁有創新思維、積極主動擁抱商機的特質,這太不切實際。
主管平時就該鼓勵同仁發言,自己也要養成不打斷員工說話的習慣,讓員工有被尊重的感覺。同仁自然願意承擔,也願意提供更多想法與意見。
我們常常聽一句話,「轉型失敗,身為主管要負最大責任」。但反過來說,主管也可以試著練習對夥伴們說:「如果失敗,我負最大責任,有我扛著,你們就盡力去試。」
當信任的基礎建立,主管也學會驅動每一位夥伴的成就動機,相信沒有同仁會不努力。
以上是跟業界交流後,總結出4個最常見的轉型地雷,身為主管的我們只要多多留意,就能少走許多彎路。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比生成式AI更猛…你開口,AI代理人幫你開會、訂機票的時代登場!
黃昭瑛Yuki Huang,永遠帶著赤子之心探索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也是擁抱創新、積極正向並樂於分享經驗的最佳團隊導師。以網路產業與實體零售業雙重思維,率領年輕人才在各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以創新策略突圍。在數位行銷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曾任職KKday擔任營銷長、Yahoo奇摩、威富集團。
作者: 黃昭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