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Nike曾只做機能跑鞋、還醜到快被市場淘汰⋯變成時尚潮牌的秘密是什麼?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Nike曾只做機能跑鞋、還醜到快被市場淘汰⋯變成時尚潮牌的秘密是什麼?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創新策略

Nike曾只做機能跑鞋、還醜到快被市場淘汰⋯變成時尚潮牌的秘密是什麼?

Nike曾只做機能跑鞋、還醜到快被市場淘汰⋯變成時尚潮牌的秘密是什麼?
人們或許無法想像,Nile在草創之初,只做機能跑步鞋,完全不重視外形設計。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茱.寇恩 June Cohen/德倫.特里夫 Deron Triff
精選書摘 2023/01/07
摘要

1.Nike創立初期,以研發超高性能的跑步鞋聞名,深受一流跑者推崇。但完全沒有採用時尚設計,至1980年代差點被市場淘汰。

2.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找上W+K廣告公司,重新打造Nike的品牌調性,並創造出經典廣告詞:「Just do it.」

3.每一間快速成長的創新企業領袖,都會不斷面臨市場環境轉變。必須把自己當成白紙,從頭學起,才讓組織真正大幅擴張。

故事始於一雙手工鞋。奧勒岡大學的學生菲爾.奈特(Phil Knight),跟著名人堂徑賽教練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練跑步。實際上跟著比爾教練的意思,就是你會穿到他異想天開的各種自製運動鞋。「教練永遠在實驗五花八門的鞋子。」菲爾回想當年:「他認為減輕鞋子的重量很重要。」

「在那個年代,所有厲害的跑者都穿Adidas或Puma,但我目瞪口呆看著奧蒂斯.戴維斯(Otis Davis)穿著比爾教練的鞋,在太平洋海岸聯盟冠軍賽(Pacific Coast Conference Championship)的400公尺賽事中奪冠——在奧蒂斯穿著上場前,我負責實驗那雙鞋。」菲爾訝異那雙輕量級的手工鞋,居然能助知名跑者一臂之力。不過他也訝異,那場勝利在業餘的運動人士之間引發轟動,人人都想要那雙鞋,「那次的事種下了種子」。

比爾和菲爾各掏500元,在1964年共同成立Nike,原名「藍帶體育用品公司」(Blue Ribbon Sports)。2個人完全只專注於一件事:製作超高性能的運動鞋。「我們的想法是這個世界需要更好的跑步鞋。」至於建立品牌? 打廣告? 菲爾完全不在乎這一類的事。「我這輩子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銷售人格』。」他的致勝方程式是打造能贏得比賽的運動鞋,剩下的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初的確是那樣沒錯。在史蒂夫.普方坦(Steve Prefontaine)等一流跑者的背書下,全國的田徑賽教練和跑者,搶著要Nike的輕量運動鞋——那些鞋子專為速度打造,不以外型取勝。「我們沒太去管鞋子長什麼樣子。」菲爾說道:「我們認為只要能跑出好成績,有優秀的運動員穿著那些鞋子,就會賣得出去。」事情也繼續如他們所願。

但一段時間後,這種策略不再靈驗。我們今日所知的引領文化、人人跟隨的時尚Nike,其實要到Nike快被市場淘汰才出現。高性能的運動裝備後來被另一股趨勢取代——潮牌的運動裝備。Nike在這場競賽中遠遠落後。套用菲爾的話來講:「在1980年代,Reebok這個新起之秀讓我們傷透腦筋。」

Reebok出品的魔鬼氈高筒鞋,迎合有氧健身操這個新興的運動風潮。喜愛時尚的女性依舊穿著套裝,但這下子腳踩有氧運動鞋去上班。運動服飾突然變成街頭服飾。

緊抱過去經營策略不放,就被市場變化淘汰

菲爾在過去近20年間,靠著做他知道怎麼做的事,打造出獨霸市場的事業:設計、測試,接著把高性能的運動裝備賣給運動員。然而,周遭世界的遊戲規則變了,菲爾必須忘掉他認定的每一條致勝公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季銷售特別低迷後,「我們說:『或許真的該試試看打廣告』。」菲爾回想:「所以我們走進一間辦公室,裡面有4個人和1張折疊桌,其中2人叫大衛.甘迺迪(David Kennedy)與丹.韋登(Dan Wieden)。」

沒錯,就是Wieden+Kennedy廣告公司(丹和大衛的姓氏相加,簡稱W+K)的創辦人。大衛和丹將就此成為廣告界的傳奇,率領數千員工,全球各地都有辦事處。但菲爾找上他們時,他們還只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小公司。丹和大衛願意挑戰菲爾的程度,不亞於菲爾打算挑戰他們的程度。

菲爾形容當時的情景:「我走進丹的辦公室,先發制人:『我就明講了:我痛恨廣告』。」丹說:「哇,真是振奮人心的開場白。」

雙方因此從第一原理*著手。W+K團隊的作法是:「我們必須了解客戶,了解產品。我們必須知道客戶是做什麼的、他們代表什麼,呈現出他們真正的樣貌。」雙方展開了解後才發現,菲爾其實不討厭廣告,他討厭的是無聊的廣告。

*編按:行銷第一原理是由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羅伯特・帕爾馬蒂爾(Robert W.Palmatier)提出,替品牌規劃包含顧客族群有哪些差異、如何應對顧客的動態性變化、如何建立和維持可持續競爭優勢、如何管理資源權衡等策略。

菲爾和W+K廣告公司合作後,開始明白Nike重視的事不僅能用來打造產品線,還能塑造品牌。Nike具備不服輸的精神,平日與一流的運動員合作,還堅持品質、絕不妥協。菲爾認為就是因為建立了這樣的品牌,最終讓Nike的銷量大增3、4倍。沒品牌是辦不到的。

菲爾走進那間只有1張小桌子的迷你辦公室時,踏出了他的舒適圈,不過他依舊高度專注於Nike的本質。W+K廣告公司根據Nike不服輸的精神,加上披頭四的音樂,給觀眾看具有代表性的運動員,簡單好記的廣告台詞,以及超有型的鞋子。Nike的首支廣告「革命」(Revolution)如今已成為業界傳奇。廣告的最後,接著形塑文化的經典廣告詞:「Just Do It. 」

Nike那幾年也在設計方面下足工夫,這對菲爾來講又是一個新領域。設計師馬克.帕克(Mark Parker)接下重責大任(他最終成為執行長)。他推出各式各樣的鞋款,包括開闢「交叉訓練鞋」(Cross-training shoes)這種新領域的鞋子、1982年問世的Air Force 籃球鞋,還有就是1985年的經典Air Jordan:那不只是一雙鞋,幾乎等同一個設計平台。

「一切加在一起後,我們在幾年間成為品牌。」菲爾說道:「我們就此真正起飛。」菲爾願意放棄過去二十多年間辛苦累積的專業,讓Nike轉換跑道,從一間製鞋公司變品牌。

把自己當白紙,從頭學習新事物

菲爾清楚運動鞋的市場在1980年代初,經歷了一場重大轉變。如果他和Nike不與時俱進,就會被淘汰。每一間快速成長的創新企業領袖,全都會面臨這樣的轉變,而且通常會一而再、再而三碰上。光是摸索出一件事要怎麼做還不夠。如果要讓組織真正大幅擴張,就得把自己當成白紙,從頭學起。

歸零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人類的天性是不管現在情況如何,我們會緊抓著先前的成功策略不放。上了年紀、有點成績後,更是容易守舊。所以你必須不斷質疑(通常還得拋掉)上一個產品、上一份工作,以及過去一年帶來的假設。在組織或產業快速成長的時刻,有一句老話特別適合用在這裡:「以前行得通的,以後不一定行得通。」

學著拋下過去知道的事是鮮為人知的擴張心法。

書籍簡介


《高成長思維:從0到世界級的致勝關鍵,頂尖新創企業家教你再成長的經營策略》

作者: 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茱.寇恩 June Cohen、德倫.特里夫 Deron Triff
譯者: 許恬寧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12/08

作者簡介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全球最大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也是矽谷頂尖創投公司Greylock Partners 的合夥人。

霍夫曼是矽谷創投界的領軍人物,投資包括Airbnb、Facebook、Flickr和遊戲業者Zynga等。他也是數家營利和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微軟、自駕車公司Aurora、微型貸款組織Kiva.org和輔助創業者的Endeavor等。

近年擔任原創Podcast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主持人,也是Amazon暢銷書《閃電擴張》、《聯盟世代》的共同作者。擁有牛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史丹佛大學符號系統學士學位。

茱.寇恩(June Cohen)

WaitWha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WaitWhat是一家專門從事Podcast、實體活動和專業課程的媒體公司。曾負責TED媒體部門,2006年在網路發起TED演講。

德倫.特里夫(Deron Triff)

WaitWhat共同創辦人。曾在TED執行團隊工作,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使TED的聽眾增加到每月超過1億人次。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企業 領導 品牌 Nike 經營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