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員工「幫公司省錢」錯了嗎?一毛錢都不花,竟可能損及公司利益!

1.「把公司的錢當成自己的錢」分成2種類型,第一種是把公司的錢花得跟自己的錢一樣自在的人。
2.第二種是把公司的錢當成自己的錢,所以一毛錢也不花的類型。
3.第二種人看似為公司省錢,實際上,他們猶如不定時炸彈,可能損害公司利益。
「你認為公司的錢是誰的錢?」正在簽字的常務突然問我。「公司的錢當然是公司的。」結果,常務卻突然發飆:「所以你就隨便亂花嗎?你要想成是你自己的錢,省著點花!」
常務可能對自己這番喝斥的台詞感到很滿意,嘴角微微上揚,簽字時也簽得很順。常務差不多簽完文件時,我小心翼翼的開口。「常務,我就是把它當成公司的錢,所以才省著花呢。」
「你如果把它當成公司的錢,就等於是別人的錢,就會亂花啊,哪還會省著花?」
「反而剛好相反啊,別人的錢怎麼敢亂花呢?」
「那你會隨便花自己的錢嗎?」
「既然是我的錢,那就看我想花在哪囉,不過公司的錢畢竟不是我的錢,所以就算只花一毛錢,也會覺得渾身不對勁。把公司的錢當成我的錢來用,那就是公器私用了。」
對話持續下去,最後常務重新在簽名上頭畫了幾條斜線,對我大吼:「你真是聽不懂人話!我的意思是說⋯⋯」
當常務唱起以「我的意思是說」開頭的副歌之後,就不能再繼續跟他對話了,因為他接下來就會不停的兜圈子。無論他講的話多有道理,唱起副歌之後就會如莫比烏斯帶般進入無限循環。
花公司錢的人與替公司省錢的人
在職場上打滾久了,就會碰到把公司的錢當成自己的錢來花用的2種人。第一種是把公司的錢花得跟自己的錢一樣自在的人。他們會拿著公司的法人卡到超市買家裡要吃的配菜,和工作上無關的好友們喝酒時也很心安理得。他們還會以招待費為名,行送禮金之實,每個禮拜固定拿走20萬韓元現金,接著到處贈送祝賀用的蘭花,假裝自己有很多出人頭地的朋友,享受這種炫耀的日子。
在這種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認為「我就代表公司」的傾向。他們誤以為對自己有利的事就等於對公司有利,自己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貢獻,公司好歹也得提供一點回報。
然而,公司根本就沒人同意他們可以這樣花公司的錢,就只是他們的錯覺罷了。這些人敢如此為所欲為,是因為不會被任何人抓到,或者就算被抓到,周圍也沒有位階更高的人能阻止他。這種錯覺產生誤解,而誤解很快就會招來不信任。
第二種是把公司的錢當成自己的錢,所以一毛錢也不花的類型。他們會說要聚餐,讓組員回不了家,卻要大家平攤聚餐費,甚至只有自己的餐費才用法人卡結帳。碰到工作上要購買的產品,他們會無條件選最便宜的,每件事都要計較成本。好比說,廠商提出報價後,這類人就會估算產品最原始的成本,盡可能壓到最接近的價格。
至於客戶在中間過程中所花費的努力和時間的價值,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不過,如果每次購買產品時都要對最低價和成本斤斤計較,該公司提供的產品品質就會持續往下掉,品質穩定的廠商也會全部消失。
此外,每次購買物品時,都必須和新廠商計較最低價,最後就會造成浪費公司人力和時間的連鎖性反效果。最棘手的狀況,就是當帶有這種思維的人接受顧問諮詢等需要專業知識或經驗的服務。無形商品有別於工業產品,沒有製造成本,也無法與其他商品比較,所以這些人會肆無忌憚的持續削價,導致專業知識的提供者最後給出了亂七八糟的意見。收到這些意見之後,這種人不會認為是自己削價造成的結果,反而會罵廠商沒有實力,同時還會為自己只給了這種廠商很低的價碼,替公司省了錢而沾沾自喜。
這2類人,對公司有影響嗎?
隨便花用公司錢的第一種人,很容易就被公司發現,所以公司的損失是片面的。相較之下,第二種人省錢的行為看似是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而且加上他們認為這是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因此並不容易被發現。
第二種人猶如不定時炸彈,公司可能會因為這些人而失去長久的廠商,而對公司效忠的其他員工,也會因為這種人老是用小錢來取代人的價值,最後對公司失去信賴,離開公司。
第一種人呢,只要他離開公司,問題就解決了;但第二種人,反而通常是他身邊的員工和廠商全部都離開了,最後只剩他像個忠臣似的留在公司,所以很難根除問題。這是公司長期的損失,也是全面性的損失。
公司的錢,就應該依據業務的目的、必要的時機和預算的範圍去使用。如果能在目的、時機、範圍這3者都符合的狀況下使用公司的錢,它就不是一筆費用,而是一種投資,最後也會以利益的形式收回。總而言之,與其思考如何勒緊皮帶、什麼東西都買便宜的,不如把這時間投資在如何創造更多利益,這樣就能皆大歡喜。
《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
作者: 趙熏熙
譯者: 簡郁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8/26
作者簡介
趙熏熙
初次就職便進入人人擠破頭的S集團,在聽信獵人頭公司建議,說能轉介到在工作與生活間保持平衡,還能同時提高年薪的話術所欺騙,決定跳槽到其他公司。只是,新公司也跟過去一樣頻繁的加班和應酬。才發現無論是哪間公司都同樣半斤八兩,於是再次辭掉工作。為了從國內大企業、中堅企業、外商、金融公司等尋找幸福,嘗試進入各種產業工作,但在多次來去後終於理解到,或許離職並非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
目前作者依舊是個上班族,不同之處在於,如今他嘗試在職場上找尋幸福。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和同在工作的太太共同養育兩個年幼的兒子,每天都過得不輕鬆。每當碰到想離職的狀況時,就會鑽研讓自己在公司中感到幸福的方法,並寫成文章。為確保家庭和樂和身心穩定,堅守「不把工作壓力帶回家」的信念。能夠長久幸福地上班,同時又收到公司包給兩個兒子的結婚禮金則是他的人生目標。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