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是留住年輕人的秘訣!「做自己」的2步驟引導
1.年輕人想「做自己」,是愈來愈常見的離職原因。一旦認為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很容易就萌生去意。
2.真正的做自己是需要經過探索的,主管可以在同仁進入公司時,先說明工作的要務與其背後可學習到的能力,幫助年輕人理解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3.在年輕人對工作產生興趣之後,幫助他盤點優勢,也能增加留任的機會。
張處長底下的主管跟他回報,有幾位同仁想要離職,原因是想要做「做自己」。1、2年前,他只要聽到這個覺得很瞎的理由,會毫不留情地立刻批准同仁的辭呈,但是最近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多。即便不能接受,似乎也改變不了現狀。
我習慣在上課前至少半小時到達教室,最近一次上課,張處長已經在教室等待。寒暄了幾句就切入重點:「河泉老師,該怎麼解決同仁因為想做自己而離職的狀況?」
一、形成背景
目前的年輕世代,可說是史上最幸福的一群。大多數的父母都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也讓小孩無後顧之憂。在家裡,父母不希望小孩「像過去保守的自己」,會給小孩更多的空間,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次,父母受到人本主義和愛的教育觀念影響,認為小孩是獨立的個體。讓小孩活出自己,就是要尊重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勉強。但我認為,活出自己並不是任其為所欲為。而是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協助小孩找出最合適的天賦,讓他們發展自己的長處和強項。
如果不多加留意,很容易出現「以為是尊重,其實是放縱」的情況。尊重並不是同意讓小孩什麼都不做,而是要找出該怎麼做,才能讓小孩同意。
二、如何解決
1.做自己,是經過探索的
真正的做自己,並不是為所欲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斷地練習嘗試新事物,尋覓出自己最想要、最喜歡的部分。
以學才藝為例,爸媽希望小朋友學鋼琴,並不是孩子不想學、沒興趣,就什麼都不做。比較恰當的做法是,父母必須提供合適的環境,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機會接觸鋼琴、小提琴、薩克斯風……在眾多樂器當中,找出自己喜歡,並且做得最好的那項,或甚至是再進一步接觸其他的才藝。
經過以上過程,確認「自己要的是什麼」,才能夠不在乎旁人眼光,全力發展自己最想要,或最厲害的部分,去做到發光發熱。
2.好的主管,會幫同仁找到真正的自己
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很幸運,在進入職場前,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強項,所以應徵的時候也能夠發揮所長。然而更多的年輕人在進入公司時仍然相當迷惘,如同前面故事所述,從小誤以為想幹嘛就幹嘛就是「做自己」,長大了才發現,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很容易就選擇離職。
幫年輕人把脈,找出他的喜愛
這樣的年輕人會出現一種特徵,那就是在進入職場的時候,會不斷挑剔工作內容,認為這些都不是自己要的,卻從來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去找到自己所要的?好的主管必須有高度的耐心,先了解這樣的年輕人是正常的。在年輕人進入公司時,記得要做兩件事情。
1.幫助年輕人「做好自我定位」
我在專欄中寫過「報到黃金72小時」,提醒主管要在年輕人進入公司初期,處在徬徨和觀望工作是否合適的時刻,立刻出手穩定他的心情。告訴同仁先別急著挑剔這個工作好或不好,因為所有工作的表面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你在這份工作當中得到了些什麼,先引導他進入正確的思考,這就是「做好自我定位」。
許多主管都會直接把同仁丟進工作中,更好的做法是,先和同仁闡述這個工作的價值,以及這項職務「表面看不到的好處」。賦予同仁對這項工作產生好奇心和興趣,才能加深他對這份工作的投入。
2.幫助年輕人「盤點自身優勢」
如果年輕人對這份工作有興趣、願意投入,主管接著可以協助他「盤點自身優勢」,找出強項。主管最清楚這項工作需要哪些強項,試著從年輕人的身上找出這些特質,並且給予機會,讓這些特質顯露。並藉由後續的績效,回頭給予肯定。對於年輕人來說,工作的適應、被公司看見的成就感及良好的績效,會形成正向的連結。
以上這兩項過程可能很辛苦,但是如果能夠協助這些徬徨的年輕人,在工作中開始找到真正的自己,延長留任的機會,才是主管於公於私都開心的事情。
結論
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經過各種嘗試之後,找出自己最強大的天賦,以及最有熱情的投入,然後在這個領域做到專精。
如果年輕同仁進公司時徬徨無助,與其讓他離職、自然流失,主管不妨出手幫助他真正的「做自己」,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目前的離職率,更可以成為公司需要的年輕力量。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
台灣跨世代溝通千萬首席講師
博客來、誠品雙榜冠軍《別逼貓啃狗骨頭》作者
商周CEO學院《經營三學》王牌引導教練
台積電、鴻海、IBM、賓士、三星、SONY、華碩、中國五大銀行、台灣十六家金控指定金牌講師
澤鈺智庫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