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劉潤創業七年心得:最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辦法給,不是想辦法拿

創業中,能遇到好的合作夥伴,尤其是價值觀一致的合作夥伴,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比如《得到》。說兩件事。
送到門口的門口
策劃《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時候,《得到》(編按:中國知識付費平台)還在朗園辦公。所以我常常去朗園開會。羅胖,脫不花,當時《得到》的總經理曾捷,產品經理李雙宏,還有等等。一屋子很多人。
開完會後,告別就要離開。突然,所有人全站起來了。然後,由羅胖帶領著,10個人一起,穿過整個辦公區,把我送到電梯。
這架勢,你有點不敢相信。所有人等電梯關上門,再穿過整個辦公區,回到會議室開會。 幾次都是如此。
送人,可以起身打招呼,可以送到會議室門口,可以往前走幾步等客人回推,可以一個人代表送到電梯,但是像這樣10個人,從董事長到CEO到總經理,到所有參與員工,一直送到門口,還是第一次見到。
我相信這是一種設計好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背後,是對合作夥伴的尊重。
這些錢請收下
幾個月前,羅胖和脫不花一起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在《得到》三週年上做演講。16位演講者,15個同事,就我1個外部演講者。
講什麼?從16個角度,把《得到》做知識服務這門手藝,無私地回饋給社會。我就從「得到系老師」角度講講。
我一口答應了。參加公司的商業活動並做演講,我一般是收費的。但是《得到》是合作夥伴,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還分什麼彼此。羅胖和脫不花對佔用我的時間,非常克制。這次一起打電話來,當然必須支持。
於是,我就開始準備了一版PPT。然後,羅胖、脫不花又一起給我打電話,給我的PPT提建議。我又改了第二版。然後,他們還要了我的身高體重,做了一套西裝。 提前一天,還去現場帶妝綵排。只為上台講18分鐘。
我本來是從上海飛東京的,但為了《得到》3週年,從上海飛北京,北京飛東京。 前段時間,《得到》問我要銀行帳號,說活動結束了。有點課酬,要支付給我。
我說不用了吧。我從來沒想過拿課酬。這演講,不只是為了《得到》,也是為了我們共同的課程啊。脫不花說,那不行,佔用了您那麼多時間。 最後,我堅決沒要這筆錢。我們說好,改為吃10頓小龍蝦。
好的合作夥伴,想得不是把你的時間用盡,而是如何克制自己不去佔用你的時間。尊重你,尊重你的時間。
我身邊優秀的企業家,和別人爭論的問題,常常是:這明明是你應得的,必須收下。而不是:能不能再便宜一些啊?
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 潤米的價值觀是「捨滿取半」。很幸運,我周圍的夥伴幾乎都是。
最後的話
創業這幾年來,常有人問我創業心得。我總結了一下,就是4個字:「捨滿取半」。
別人捨6分,說9分,取8分;我要求自己,捨9分,說8分,取6分。即:給別人交付9,自己只拿6,雖然看上去吃虧了,但是形成了非常好的動能。捨滿取半,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系統動力」,生生不息,這就是「1-3-2模型」。
1到3,靠創新和效率,
3到2,靠「捨滿取半」的性價比,就是消費者獲益,
2到1,靠商業模式產生的持續盈利。

與客戶,同事,朋友,家人相處,其實也是一樣,終極要義就八個字:做大蛋糕,捨滿取半。
做大蛋糕,就是「改善交易結構,創造效率空間」,做有增量的事情,不要做左手換右手的事情;捨滿取半,就是「讓消費者因此獲益,自己同時獲得成功」,賺的錢我不能都要,你先拿走一半,剩下的再給我。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做大蛋糕,捨滿取半」,就是人生的商業模式。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我7年來的創業心得:1-3-2模型和人生商業模式
責任編輯:梁喆棣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中國最貴的商業轉型諮詢師,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