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數位轉型
為什麼小米電視價格敢壓這麼低?來談「白色家電」和「黑色家電」最關鍵差別

這幾天,有格力內部員工爆料說,格力即將發布一款與空調相結合的「帶屏電視」。
因為涉及公司保密信息,爆料者並沒有透露更具體的內容,只是稱「你可以理解為電視」。
關於這個爆料,格力官方還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爆料內容也未經證實。
但是我們可以來聊一聊,對「格力跨界做電視」這件事情的看法。
格力做電視,到底能否成功?這背後有什麼商業邏輯?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本文重點】
1、冷氣、冰箱、洗衣機這類的白色家電,是以節省勞動時間為主;電視、音響、遊戲機這類的黑色家電,是以佔據人類時間為主。
2、小米、微軟這類互聯網公司,做黑色家電不是為了賺價差,而是為了佔據用戶的時間。小米透過小米電視,先搶得與客戶的「觸點」,再佔據「時間」,最後達成跟用戶發生交易的目的。
3、格力為典型的「白電企業」,欲跨行做手機、電視這類黑色家電,就不能再用做白色家電的邏輯,去設計產品。
白色家電vs.黑色家電
一說起格力,你可能會想到格力的廣告詞「好空調,格力造」。
在空調領域,格力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佬。
但是在後來,格力轉型開始做智能手機、做新能源汽車、開發清潔能源等等,都收效甚微,轉型均以失敗告終。
現在格力又想要做電視了。
那麼格力做電視,到底會不會成功呢?
我的觀點是,做白色家電的廠商,想要進入黑色家電領域,需要非常謹慎。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白色家電?
顧名思義,白色家電就是白色的家用電器。
比如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鍋、掃地機器人等等。這些家電大部分都是白色的。
在冰箱和洗衣機領域,海爾可以說是全球第一大白電企業。而論及空調,格力可以說是中國白電企業中做的最好的(之一)。在小家電領域,美的也做得非常不錯。
他們都是白電企業。
那什麼又是黑色家電?
同樣地,黑色家電就是黑色的家用電器,最典型的就是電視。
除了電視,還有電腦、音響、DVD高清播放機、遊戲機等等。
這些家電大部分都是黑色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白電和黑電,他們的區別就僅僅在於顏色嗎?
其實並不是。
白電和黑電的背後,有一層更深的邏輯。
白電,幾乎都是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
比如,在我小時候,我們家有一台雙槽洗衣機,洗衣服的時候,需要先把衣服放到一個缸裡洗乾淨,然後再拿出來放到另一個缸裡,操作洗衣機把衣服甩乾。
所以在洗衣服的時候,人是需要等在旁邊的,非常佔用時間。
後來技術進步,雙缸洗衣機變成單缸,洗衣、脫水、甩乾都在一個缸裡完成,電腦自動控制。
這樣你就不需要等在旁邊了,你只需要把衣服丟進去,然後選擇洗衣程序就可以了,很方便。
再後來,又有了滾筒洗衣機,有了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洗完衣服之後甚至連晾衣服都不需要了,拿出來可以直接進衣櫃,這大大節省了人們洗衣服的時間。
越高級的洗衣機,佔用你的時間就越少。
類似的,冰箱、空調、微波爐、電鍋、掃地機器人等等,其實大部分白色家電,都是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
市場上也許也會有黑色的冰箱、空調、洗衣機,但是你多多少少會感覺到有點奇怪。為什麼?
因為這一類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的電器,人們已經約定俗成地認為,它就應該是白色的。
所以我們把它們統稱為:白色家電。
類似地,明白了白電的邏輯,你就能明白黑電的邏輯。
黑電,幾乎都是以佔據人類時間為主要目的。
比如電視機,你坐在電視機前面,就可能變成沙發土豆,一看就是一整天。
電視機,就是用來佔用你時間的。當然還有遊戲機、音響、手機,它們都屬於黑色家電。
所以外表是白色還是黑色,並不是白電、黑電的本質。
它背後隱藏的本質其實是,白電是以節省人們時間為目的,而黑電是以佔據人們時間為目的。
互聯網公司,偏向選黑色家電作為戰略產品
理解了白電、黑電的邏輯之後,你就會注意到,中國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會有意無意地選擇黑電產品作為自己的戰略產品。
比如小米做電視,曾經的樂視也做電視,華為也宣布要做電視……他們為什麼一定非得做電視呢?
因為電視能搶占用戶的時間。
包括微軟,微軟選擇遊戲機作為他的戰略產品,也是因為遊戲機能搶占用戶大量的時間。
那為什麼大家都想搶占用戶的時間?
我們想要和用戶發生交易,必須擁有2個最基本的資源。一個是觸點,另一個就是用戶的時間。
什麼是觸點?
我在街邊開家店,你進了我的門,這就是一個觸點。
你做大客戶銷售,你跑到客戶那裡說,我給你講一講我們的產品吧,這也是一個觸點。
用戶在電商平台搜索,點進你的店鋪諮詢你,這還是一個觸點。
有了觸點之後,你要做的就是,在觸點上撕開一個小小的裂口,佔據一點點用戶的時間,向他們介紹你的產品很好,跟別人的不一樣。
任何一個交易行為都是基於一個觸點,然後佔據用戶的一點時間。
時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源,它是人們最剛性的、不可複製的資源。
用戶1天只有24小時,我佔據他的時間多一點,別人佔據他的時間就得少一點。
所以,時間,就變成了今天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時代最重要的爭奪資源。
時間是最重要的爭奪資源,而白電是為了節省用戶的時間,黑電是為了佔據用戶的時間。
所以這就必然導致了黑電擁有著非常獨特的價值。
今天很多互聯網公司選擇做黑電,並不是為了賺黑電的差價,而是為了把黑電當作一個工具,來佔據用戶的時間。
因此互聯網公司進入黑電領域的打法,就和傳統的黑電企業完全不同。
比如,互聯網公司會用極低的價格、甚至成本價來賣黑電產品,這對海信、TCL、康佳、創維等傳統黑電企業的巨頭們,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
2018年,在電視機領域,據說出貨量最大的是小米電視。
一家互聯網公司居然超越了黑電巨頭們,做到了電視出貨量第一。
那小米是真的想要靠電視機賺錢嗎?
並不是。
小米今天已經有很多產品了,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由第三方供應鏈生產的,而只有3樣東西,小米堅持一定要自己做。
一個是小米手機,一個是小米路由器,還有一個,就是小米電視。
電視,是小米的戰略產品,它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搶奪用戶的時間。
格力做手機為何失敗?
理解了這個邏輯之後,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格力的話題。
格力之前做手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特別好,但是最終並沒有做成功,為什麼?
因為他在用白電的邏輯做手機。
而手機是一個典型的黑電產品,它是用來佔據用戶時間的。
如果格力用做好一台空調的邏輯、用核心科技的邏輯、用賺差價的邏輯來做黑電產品,最終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搶不到用戶的時間,他沒有辦法建立一個生態來與用戶做交互。
因此他的手機就沒法做得很成功。
最近,網傳格力要開始做電視了,跟手機一樣,電視也是一個典型的黑電產品。
如果格力還是用白電邏輯來做,可能依然沒有辦法做得很成功。
當然,選擇進入黑電領域,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自由,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斷言說格力做電視就沒法成功,而是希望能夠告訴大家,做白電和做黑電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它們的打法和市場也完全不同。
在今天這個時代,黑電產品的戰爭已經變成了用戶時間的爭奪戰。
因此做白電的企業,一旦選擇要進入黑電領域,就需要非常謹慎。
最後的話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底層邏輯。
當一家企業選擇轉型進入別的領域時,一定要尊重時代的變化。
想要在另一個領域成功,不僅僅要靠我相信自己能做成,而是要徹底理解行業的底層邏輯,然後選擇相應的打法,謀定而後動。
這個道理對應到個人身上也是一樣。
當你想轉行,或者想要嘗試做一件新事情的時候,要先搞清楚行業的底層邏輯,自己擅長的能力放在另一個行業中是不是同樣適用,新行業最重要的打法是什麼。
想清楚,然後再行動。
說回格力做電視這件事,如果格力真的選擇做電視,電視領域能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進入,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
祝福格力。
希望他能夠一路披荊斬棘,獲得成功。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格力跨界做电视:转行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行业的底层逻辑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洪婉恬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中國最貴的商業轉型諮詢師,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