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民權律師出身,歐巴馬為何走上從政之路?《應許之地》揭心路歷程

整個團隊出現了和我差不多的矛盾情緒,這不僅因為我的勝選率不高。普洛菲與阿克塞爾羅直言,我要擊敗「全國家喻戶曉」的希拉蕊.柯林頓,我們的出擊必須接近完美。不,讓他們裹足不前的原因是,不像我,他們已看清總統選戰是怎麼回事。非常清楚整個過程有多磨人,了解要付出代價的不只是我以及我的家人,還有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
我們得不斷地東奔西走。新聞界會不留情地用放大鏡檢視我們,套句吉布斯的用語「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腸鏡檢查」。我至少會有一年見不太到蜜雪兒與女兒,如果夠幸運贏得初選,則有兩年不太能見到家人。
同一時間,蜜雪兒也在整理她的情緒。開會時,她會安靜地聽著,偶爾問些和競選日程有關的問題,想知道大家對她有何要求,以及這對女兒有何影響。漸漸地,她不再那麼反對我競選總統。也許聽到不加修飾的赤裸裸真相對她是件好事,這下她最大的恐懼被坐實與具象化,反而更易於管控。也許因為她和兩位最可信的好友─薇拉瑞以及馬丁談過了之後,這些人的判斷得到她的信任。抑或是她哥哥克雷格的推波助瀾,克雷格曾追求遙不可及的夢想,先是打職籃,繼而當上教練,儘管得放棄高薪的銀行工作也在所不惜。
十二月某天,在我們一家人前往夏威夷度假之前,團隊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接下來我就要決定選或是不選。蜜雪兒耐心地跟著我們開了一小時的會議,會中討論了如果宣布參選,要用哪些工作人員,以及後勤該怎麼安排。討論到一半,她打斷我們,提出一個核心問題。
「你說過,除你之外,民主黨內有許多人有能力打贏選戰,入主白宮。你告訴過我,你參選的唯一理由是你可以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東西。否則這一切沒有意義,對吧?」
我點頭。
「所以我的問題是,為什麼是你,巴拉克?你為什麼要當總統?」我們隔著桌子看著彼此,彷彿會議室裡只有我們兩個,其他人都不存在。在那一刻,我的思緒回到十七年前我們初次見面的光景。我抵達她的辦公室,因故有些遲到,全身被雨淋濕了些。蜜雪兒從辦公桌站了起來,神態冷靜沈著,身穿符合律師身分的衫裙,接著輕鬆地和我閒話家常。我在她又黑又圓的雙眼裡,看到了她鮮少流露在外的脆弱一面。雖是初見,但那時我就知道她與眾不同,心想我得好好認識她,得讓她愛上我。我真幸運能認識她。
「巴拉克?」
這一聲把我從沈思中拉回現實。「沒錯,為什麼是我?」我提了幾個之前就說過的理由,包括能讓政壇有番新氣象,號召新一代參政,比任何一位候選人都能縮小社會嚴重的撕裂。
「但是誰知道呢?」我環顧四周道。「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能成功出線,但是有件事我可以打包票。我知道我舉起右手宣誓成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天,世界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美國。我知道全美的小孩子,包括黑人孩子、拉丁裔孩子、無法融入社會的孩子,也會用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他們的視野開了、可能性變大了,光是這些……就值得了。」
蜜雪兒凝視著我,時間彷彿靜止。最後她說:「嗯,親愛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答案。」
大家都笑了。會議繼續,處理其他議題。接下來數年,曾在這間會議室的人偶爾會提起這段插曲,知道我給蜜雪兒的答覆是即興侃侃而談,道出的是兩人共同的信仰,這個價值觀帶著我們踏上漫長、艱辛、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旅程。
的確是如此:回答蜜雪兒的問題時,我預期,自己想要的選戰打法(一場有公信力的選戰),仍可能掀開美國殘留的種族歧視。但是私底下我知道,能夠一路走到這裡,對我個人有更大的意義。
我心想,如果我們贏了,表示我當選聯邦參議員絕非只是純屬好運。
如果我們贏了,代表我從政不僅僅只是癡人說夢,代表我相信的美國可能成真,我相信的民主可以實現。
如果我們贏了,代表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相信世界並非冰冷又無情,並非弱肉強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相信這世界不會無可避免地退回到部落社會,不會一味地抨擊未知,不會逕與黑暗為伍。
如果這些想法能清楚攤在世人面前,那麼我的人生才有意義,我就可以把那樣的承諾、那樣版本的世界傳承給我的孩子。
(摘自《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購書去)
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
A Promised Land
作者: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0/11/19
中國崛起,歐巴馬如何應對?揭開全球化向中傾斜、世界變局之初內幕!👉立即購書
作者簡介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於二○○八年十一月當選並連任。他著有兩本《紐約時報》暢銷書《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及《歐巴馬勇往直前》,於二○○九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他與妻子蜜雪兒(Michelle)住在華盛頓特區。他們有兩個女兒,瑪莉亞(Malia)和莎夏(Sasha)。
責任編輯:林采怜
核稿編輯:張勝宗
商周大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