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Facebook推永久遠距辦公,為什麼Google和微軟說不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Facebook推永久遠距辦公,為什麼Google和微軟說不行?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Facebook推永久遠距辦公,為什麼Google和微軟說不行?

Facebook推永久遠距辦公,為什麼Google和微軟說不行?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Chelsea Yang
獨立觀點 2020/06/01
摘要

Twitter宣布員工無限遠距辦公後,Facebook也表示未來5-10年將會有50%的員工會實現永久遠程辦公,但是Google和Microsoft就明確表示了目前沒有計畫讓員工在未來可以一直遠程辦公。

5月21日,祖克柏重磅宣佈Facebook在未來5-10年將會有50%的員工會實現永久遠程辦公。Facebook全球總共約有員工4萬5千人,在灣區約有2萬2千人。這是繼Twitter,Squre, Shopify和Coinbase宣佈可以永久在家辦公後,第一個體量如此龐大的科技巨頭公司宣佈這樣的決定。

小探計算了下Facebook, 谷歌這兩大巨頭,和已經官方宣布的Twitter等公司在矽谷的員工數,發現矽谷已經有大約6萬人可以永久在家遠程辦公了,這還不包括其他的科技巨頭以及矽谷的大量初創公司。

回想 2015年時,Facebook為了讓更多的員工搬到它在Menlon Park總部10英里以內的地方,Facebook不惜為搬來的每位員工獎勵1萬美元。而5年後的現在,經歷過疫情之後,Facebook卻又宣佈將讓滿足條件的員工永久遠程辦公。

當然,出於種種顧慮,Facebook並沒有表示可以讓全體員工在家辦公。根據Facebook的通知,滿足條件主要為資深工程師、有良好工作表現的員工。而剛畢業的或是新招入、工作資歷短的員工則不滿足條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並且,也不是所有的科技巨頭都熱烈擁抱遠程辦公。Google和Microsoft就明確表示了目前沒有計畫讓員工在未來可以一直遠程辦公。

Google CEO皮查伊在5月22日接受採訪時提到,Google不會和Facebook一樣可以完全遠程辦公。他認為,目前員工之所以還能高效工作,是基於員以前都認識的基礎。但是,如果需要疫情前不太常一起工作的團隊進行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來創新時,遠程辦公還能有多高效就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數據去證明。他同時還表示,目前Google在山景城新建18.6英畝的Charleston East campus辦公區和翻新紐約市辦公室的進程都不會停下來。

Google山景城新修建的辦公區 (來源:網路)

Microsoft CEO納德拉對永久在家辦公持高度懷疑的態度。他表示,在家辦公後,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社群的建立都是未知的,很難衡量的,並且他認為現階段在家辦公可能正在消耗之前大家積累的人際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樣的員工適合「永久遠程辦公」?

那麼,在家辦公到底是不是能夠帶來效率提升?是否適合所有工作型態呢?IBM曾經做過研究,發現在家工作的員工比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效率更高,參與度更強。其評判參與度的標準是額外的自願付出,即為了完成能夠幫助公司提升的任務,而額外付出努力的意願。IBM還發現不管是在家辦公的管理層,還是獨立工作的人的滿意度都比在辦公室的高10%左右。

在家工作和遠程辦公滿意度對比 (來源:IBM)

作為遠程辦公的先行者,IBM在1983年時就允許2000名員工遠程辦公。到了2009年,IBM全球173個國家接近39萬員工裡有40%都是遠程辦公,IBM聲稱這為自己減少了5千8百萬平方英呎的辦公場所,省下了20億美元的成本。

但是,在面臨了連續20個季度收入下滑後IBM選擇了在2017年召回了所有員工。IBM在做了一系列研究證明遠程辦公更好以後,最後卻還是以召回員工的結局慘痛結束了改革,那麼除了IBM為了推動遠程工作的改革,以及讓別的公司買其遠程工作的方案,而故意選取一些指標來誇大在家辦公的好處,背後還有什麼原因導致IBM改革失敗了呢?

首先是交流的頻率問題。MIT的教授研究了一系列工程師和科學家的交流模式後發現,人們的桌子相隔越遠,其交流的可能就會越小;當超過30米遠以後,日常交流就會接近0。

隨著科技進步,很多人認為線上交流工具可以打破這個規則,但是MIT的另一位教授卻發現並非和預期的一樣,這些便捷的交流工具只會被那些線下就經常見面的人頻繁使用,而線下不熟的人線上交流也會很少。IBM和其一位軟體工程師的共同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當有問題發生時,同辦公室的同事線上平均交流次數為38,而與不同地點的同事平均交流次數為8次。

此外,還有交流的效率問題,美國加州大學的教授對波音737飛行員的協作進行研究後發現,當有一個飛行員發現飛機漏油後,他用手指了一下儀表盤上的油表,然後看指針有沒有卡住以及後續的一系列操作都可以通過手勢傳遞給別的飛行員,整個過程只需要24秒,而通過郵件,可能需要發幾十條才能表達清楚。

所以遠程辦公可能導致了IBM員工交流效率低而導致工作效率低。而遠程辦公對於新員工較多的團隊來說,就更有可能存在這些交流障礙了。

因此,Facebook規定可以永久遠程辦公的員工都是資深、且工作時間很久的人。這個政策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工作年限長且能升到資深員工,就相當於是自主能動性和自控力強的一個驗證和證明了,所以Facebook相信這些人在家有足夠的動力和控制力去高效產出。

對於資淺員工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資淺員工剛入職場,非常需要經驗豐富的導師的指導,這種頻繁指導在線下可以隨時找到導師進行,但是線上不間斷地呼叫可能會讓導師產生比線下更強的厭煩心理,並且新入職場的人自控力也會相對較弱,更需要監督式的工作環境。

對於硬體工程師來說,做實驗的儀器設備更是不可能搬回家的,尤其是一些機密項目,更是必須在公司高度保密的環境下進行。同樣的,對於很多項目經理來說,很多時候需要去客戶公司見客戶,進行大量面對面的溝通,完全在家辦公也顯得不那麼現實。

哪種公司更適合部署遠程辦公?

不同公司的組織結構也不同,信息的傳遞渠道也就不同,那麼從組織結構上來看,哪些公司更適合遠程辦公呢?

Facebook和Google雖然組織結構都是矩陣型,即按照功能來劃分團隊,並按照產品和地點來劃分部門,但是真正的公司管理模式更像下圖所描述的,Facebook和Google兩個公司不同部門之間都有很多聯繫,現階段員工之間的聯繫都很緊密,但是未來隨著無數新員工的加入,在這樣有紛繁交錯管理關係下,要和眾多不熟悉的部門溝通交流,訊息傳遞就會很受影響。

而像Amazon, Apple, Oracle, Microsoft這些不同團隊訊息交叉更少的公司,即使未來有很多新員工加入,遠程管理也相對更容易。

科技公司組織結構 (來源:網路)

矽谷人才市場、未來發展將有何種變局?

那麼,大規模的員工被允許遠程辦公,必然帶來矽谷格局的變化。首先,科技行業人才擴散到全國各地,資本也可能隨著這些人才外流,拉動矽谷之外區域的科技行業發展。

同時,隨著更多的人搬離矽谷,那麼矽谷價格居高不下的房子的需求也會降低,住宅和學區的房價因此也有可能下降。

但是,小探認為,矽谷的人才市場短期會因為這些公司的變革而巨變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目前看來,總部在矽谷的科技公司依然還會把總部留在矽谷,也就是技術密集地依然還在矽谷,而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也會留在矽谷。

相應地,中小型創業公司也應該會留在矽谷來尋求資本支持,因為要在密西根州、印第安納州這些州拿到融資的難度依然會很大。科技巨頭的核心部門和中小型創業公司是矽谷創新背後的龐大力量,所以小探樂觀的預計,疫情後的矽谷,儘管會有遠程辦公帶來的人才流動的影響,然而矽谷依然不會「散場」。

1995年-2018年創業投資的錢流向的地區 (來源:Bloomberg)

此外,遠程辦公也會給新技術的應用帶來新的機會。正如很多分析提到的,短期內遠程辦公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可能都會有影響,但是從非常長遠的角度來看,新興技術的介入可能會一定程度解決這些問題,而人們對遠程辦公的適應也會緩解其負面影響。

例如,AR/VR的出現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在家工作的效率,NLP技術的發展也會讓情感機器人來幫助員工解決在家辦公帶來的心理問題。此前,Facebook AR/VR的老大Andrew Bosworth發佈了一段8秒的視頻,即通過Facebook的Passthrough技術可以實現懸浮的顯示屏和鍵盤,並且通過手指就可以拖拽、縮放顯示螢幕、敲擊鍵盤,也不再用擔心桌子、螢幕太小的問題。

疫情的到來,不僅給工作形態發生變化,人才格局也可能迎來變革。目前,變化已經在發生,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公司跳進改革的潮流。但是這些變化到底是好是壞、能維持多久都需要時間的驗證。

參考資料:

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23083/ibms-remote-work-reversal-is-a-losing-battle-against-the-new-normal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11/when-working-from-home-doesnt-work/540660/

https://www.cnbc.com/2020/05/19/how-silicon-valley-work-from-home-forever-will-hit-every-worker.html

https://hbr.org/2019/11/the-truth-about-open-offices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硅谷洞察》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永久在家辦公真的好嗎?Facebook和谷歌的顧慮也很多

責任編輯:梁喆棣

遠距辦公 矽谷 Facebook Google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