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南韓新鮮人比台灣更慘!平均逾10個月才找到工作...最新流行「邊上班邊補習」背後的苦衷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南韓新鮮人比台灣更慘!平均逾10個月才找到工作...最新流行「邊上班邊補習」背後的苦衷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海外工作實戰準備筆記
海外工作實戰準備筆記

國際 | 全球話題

南韓新鮮人比台灣更慘!平均逾10個月才找到工作...最新流行「邊上班邊補習」背後的苦衷

南韓新鮮人比台灣更慘!平均逾10個月才找到工作...最新流行「邊上班邊補習」背後的苦衷
撰文者:陳慶德

過完年,大家盼的就是有一個全新的一年與嶄新的出發,然而,南韓應屆畢業大學生卻是迎來十年來最困苦的就業潮。

不知道大家大學畢業後,多久才踏入職場呢?是否畢業前,就已經得到許多公司的青睞,畢業後,馬上無縫接軌進入職場呢?還是花上一段時間,投履歷找工作呢?找到的職場是否又稱心如意呢?

《朝鮮日報》1月22日報導,引用南韓教育部「韓國教育開發院」的調查資料(調查對象為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應屆畢業大學生),畢業前已經成功找到職場的人,約只有三成五,卻有近五成五的學生,都在畢業後才開始投履歷面試。詳細而言,約有40%的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後六個月內找到工作,而更是有高達21.8%的人,花上六個月以上到一年的時間,尋尋覓覓才成為社會新鮮人,剩下3%的畢業生,則是花了一年以上,才順利踏入職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首爾某市立大學的24歲全姓大學生,儘管在2018年1月就把畢業學分全部修完,但是面臨到就業困境,硬是延畢一年,如今這一年過去了,他在接受朝鮮日報記者訪問時,只能無奈地說出:「雖然我多花了一年時間在大學,但是說真的,迄今我仍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未來。」不勝唏噓。

而像全姓大學生這樣的狀況,其實在南韓也不少。很多人都為了尋找首份工作,把畢業時間往後延一年,努力不懈地投履歷、面試,祈求公司雇用青睞。

反觀臺灣的大學,不似南韓學制分為上下兩個學期畢業潮,則多集中於6月畢業,然而根據主計處公布的2018年6月失業率,當月份失業人數為43.9萬人,較上個月增加近9千人,而失業人數增加,也跟當月為數不少的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有關。

南韓統計廳指出,當地年輕人畢業後(包含上述因故自行休學者),找到第一份工作所需的時間從2009年約9.9個月、2010年約9.7個月、2011年約9.9個月、2012年約9.8個月、2016年約10.2個月、2017年約10.5個月,一直攀升到2018年10.7個月。換句話說,短短10年間,年輕人尋找首份工作的就業時間被拖長1.1個月之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南韓相比,臺灣就「幸運」多了,根據勞動部最新的「畢業生就業統計」,2016年初入職場青年平均花1.9個月找到工作,其中專科與大學生約花1.8個月找到工作,碩士以上1.1個月,另外根據青輔會所作「大專畢業生就業調查」,大專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所需時間平均為1.76個月。[註1]

但就現今南韓青年而言,儘管得多花上一個多月才能找到首份工作,若此工作為稱心、能發揮自己所長,抑或有保障的職場,想必大多覺得值得。但,現實卻非如此。

根據job Korea2019年1月14日釋出的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大膽預測2019年會有近79%的應屆畢業生,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首份工作,跟2016年的數值60.9%相比,硬是增加了近兩成。

而剩下約20%順利找到首份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的處境似乎也並非這麼樂觀,因為其中還有將近10%會成為「非正職」的約聘工(包含實習生等,他們不享有南韓當地正職員工職場上良善的四大保險保障)。[註2]

南韓當地職場上的「非正規職就業」(비정규직 취업,即約聘人員)人數,早在2017年總統大選就引起各方候選人注目,也紛紛成為競選支票,如2016年南韓非正規職就業勞工,占全國全體勞工比率約32%。當年打選戰的文在寅也指出,南韓男女勞工薪資差距在OECD國家中排名第一,非正規職就業勞工也排第五,他誓言一旦當選總統,要在五年任期內,於政府部門創造81萬個新工作機會,保障年輕人就業機會,獲得支持,進而當選。

然而,現今進展緩慢—如同2017年5月31日《首爾經濟新聞》報導,言及包含釜山、大邱、慶南、全北及光州等五大地方銀行,為了配合文在寅創造就業的相關政見,將學習新韓、花旗等大銀行,推動約聘員工改聘為正職員工等措施,看似用意良好,但也有人抱持觀望態度,主因在於南韓金融監督院資料顯示,這五大地方銀行把約聘全轉任為正職的人數,恐怕不會超過1100位。[註3]

又如同2017年10月,南韓知名麵包店Paris Baguette經營者與許多企業家,指出文在寅在沒有良善配套措施下,下達「命令」要求全南韓境內將近3300個直營、加盟或特許經營Paris Baguette店內5300多位約聘麵包師傅,全都得轉為SPC集團底下的正職麵包師傅,令人質疑「文在寅是要『創造就業』?還是在『騷擾企業』?」等事件發生。[註4]

就在此僧多粥少的情況下,2017年5月南韓非正規職就業勞工也已經高達644萬人以上,占整體勞動人口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此狀況仍不見好轉,儘管南韓當局年年調漲基本工資,於2019年又再度調漲基本時薪,由原先2018年的7530韓圜(合新台幣約215元),提升到8350韓圜(合新台幣約238元),漲幅高達10.9%,欲促使資方多聘正職人員,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資方不是縮編人力、正職人員一人當兩人用,不然就是精打細算,多請約聘工,好節省人事成本,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就造成上述南韓勞方、資方,與政府間的角力戰新聞頻傳。

而這把火也早已燒向年輕人。根據統計廳於2018年12月12日發表的〈2018年11月雇用動向〉,指出南韓年輕人(15-29歲)「體感」的失業率為21.6%,為2015年來最高,同時2018年11月全國失業者高達90多萬,也為19年來最高。但這還僅是官方數據,我們都知道,往往跟現實情況仍有一段「落差」,這也難怪2018年底,南韓知名就業情報網站Incruit選出當年職業別的四字成語,皆是全盤皆墨—上班族為「多事多忙」(다사다망)、待業者為「槁木死灰」(고목사회),而自行創業者則為「勞而無功」(노이무공)。

今日,這把約聘工難就職的野火也漸漸燒到應屆畢業生身上,導致今年有近10%應屆畢業生淪陷到惡劣約聘工職場,儘管與2016年的22.2%相比看似減少,但我們只能說,減少的人數並非流向正職員工,而多是成為「待業中」、尚未找到工作者。

也因此,許多尚未找到職場,或稱心工作的社會新鮮人中,流傳起「就業半修」(취업 반수)一詞,主要指處於高不成低不就,又沒有良好職場保障的勞動者身份,已經無法像過往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一般專心於課業,同時又無心力經營沒有未來與保障的職場,只能趁週末假日,再掏出一筆錢,前往就職學院或補習班,增強就業、外語等能力,好期待下一個公司面試的機會,造成「半社會新鮮人、半(補習班)學生」的身份。

當然,這樣的就業半修生,不僅只存在約聘、待業人士中,連順利成為正職員工的應屆畢業生,也可能成為就業半修生的一員。

根據job Korea同份問卷調查,順利找到工作、成為正職員工的應屆畢業生,在現今職場上仍有將近16%的人表示,想要在2019上半年跳槽到大企業,而也有12%的人,選擇邊工作邊考取較有保障的公務人員,大家都想努力地往更好的職場前進,競爭仍是激烈。

看來南韓大學生們,儘管畢業就業,人生戰爭也並未結束,反倒是另外一場戰爭的開始。 那麼,大家好奇的2019年應屆畢業生,能成為公司正職員工的比例到底多少呢?2016年的數值為16.9%,而到了2019年則衰退到11%,換句話說,2019年十位應屆畢業生,只有一位能順利成為正職員工,看來,今年南韓應屆畢業生的首份工作與就業環境,比起往年,顯得艱辛許多。

註1. 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7179/8352/

註2.南韓當局主要以基本生活補助保障貧困家庭,以四大保險保障一般國民。

「基本生活補助」對象主要是家庭所得低於最低生活費以下的階層,即貧困家庭,其中政府加以補助低收入戶生計、居住、教育、分娩、葬禮等基本生活條件支出。

「四大社會保險」則是以全體國民為對象,包括保障晚年生活所得的國民年金、健康保險(含老人長期療養保險)、保障失業後生活、僱傭勞工保險,與職業災害保險。

註3.https://reurl.cc/mZb7A

註4.https://reurl.cc/lZblj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陳慶徽

新鮮人 南韓 平均 工作
【現象・韓國】/ 陳慶德
【現象・韓國】/ 陳慶德
陳慶德
展開箭頭

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弘光科技大學文創系文化科目、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韓語講師。長期關心韓國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商業.COM」、「換日線」【現象・韓國】,與「關鍵評論網」等專欄。

Fack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ingde.chen
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deche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