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出口蔗糖、T恤的島嶼,如何變半導體巨星?BBC專訪史欽泰揭台灣產業革命史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出口蔗糖、T恤的島嶼,如何變半導體巨星?BBC專訪史欽泰揭台灣產業革命史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出口蔗糖、T恤的島嶼,如何變半導體巨星?BBC專訪史欽泰揭台灣產業革命史

出口蔗糖、T恤的島嶼,如何變半導體巨星?BBC專訪史欽泰揭台灣產業革命史
BBC回顧台灣半導體歷程,探討台灣如何成為今日業界超級巨星。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中央社
中央社 2023/12/18
摘要
  1. 全球晶片年產量逾一兆枚,台灣出貨量超過一半,BBC回顧台灣半導體歷程,探討台灣如何成為今日業界超級巨星。
  2. 工業研究院先後延攬史欽泰、張忠謀,並開創晶圓代工模式。
  3. 「擅長接受別人的想法並加以改進」和「相對低廉的工程師」是台灣成為半導體龍頭的獨門秘方。
  4. 史欽泰表示,試圖強制重組全球晶片生產的人誤解了產業成功背後的核心。真正創新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能做到的。

全球晶片年產量逾一兆枚,台灣出貨量超過一半,究竟台灣是如何成為今日業界超級巨星?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訪問前工研院長史欽泰等人,回顧台灣半導體業半世紀來的歷程與秘訣。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中文網報導,1969年夏天,當時23歲的史欽泰負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當年的台北塵土飛揚、遍布灰暗的公寓大樓,擁有汽車的市民不多。相較之下,當時美國剛把人類送上月球、波音747飛機翱翔天空,經濟比蘇聯、日本、東西德及法國的經濟總和還大。

現年77歲的史欽泰博士回憶道:「當我降落美國時,我感到震驚。我心想:台灣如此貧困,我必須做些什麼來幫助它變得更好。」最終他辦到了,史欽泰後來和一群年輕有志之士,把一個出口蔗糖和T恤的島嶼轉變成電子產業霸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史欽泰抵達普林斯頓時,美國正展開半導體革命,當時距離諾伊斯(Robert Noyce)製造出「單石積體電路」(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僅過了10年時間。

畢業後的兩年內,史欽泰先在美國的企業設計記憶晶片,與此同時,台灣出口業遭受石油危機重創後,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國家產業,矽似乎是一種可能性,史欽泰認為他可以幫上忙:「我認為是時候回家了。」

1970年代末期,史欽泰加入台灣最優秀電子工程師組成的新研究實驗基地「工業技術研究院」。他和同事們在1970年代開辦實驗性工廠時,雖擁有一家美國大型電子公司授權的技術,但讓所有人驚訝的是,他們這家台灣工廠的表現青出於藍。

史欽泰指出:「產量比原來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工廠更好,成本更低。因此,這讓政府相信,也許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政府提供最初的資金,首先給了聯華電子,然後於1987年注資給往後成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的台積電。後來政府延攬曾任美國電子巨頭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高階主管的張忠謀,現年92歲的張忠謀如今已被譽為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父。

當時張忠謀很快意識到,在既有遊戲中與美國、日本巨頭競爭會失敗,因此台積電只為他人製造晶片,而不是設計自己的晶片。這種在1987年還很少聽說的「晶圓代工模式」往後改變了整個產業格局,為台灣成為半導體龍頭鋪平道路。

且當下的時機再好不過,美國矽谷新一代新創公司,包括蘋果(Apple)、超微(AMD)、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當時都沒資金建造自家的工廠,史欽泰表示:「他們當時不得不去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詢問他們是否有多餘的生產能力可供使用。但後來台積電出現了。」

BBC報導指出,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一兆枚晶片,在這一兆枚晶片中,台灣出貨量超過一半,且幾乎都是所有最先進的晶片,究竟台灣公司為何這麼擅長於此?

史欽泰告訴BBC:「我們有嶄新的機器,也有最先進的設備。我們還招聘了最優秀的工程師。即使是機械操作員也非常熟練。然後,我們不僅是引進新技術,還從我們的美國老師那裡汲取教訓,不斷進行改進。」

另一位曾在台灣一家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多年的年輕人也同意,他說道:「我認為台灣公司在技術上不擅長有大突破。但他們很擅長接受別人的想法並加以改進。這可以透過反覆試驗,不斷調整細節來實現。」

這點相當重要,因為在半導體製造廠中,機器需要不斷校準。BBC形容,製造晶片是工程,但也不僅僅是工程,有些人比喻成烹飪,給兩位廚師相同食譜和材料,能力較強的廚師會做出更美味的菜。換句話說,台灣擁有一種秘制的醬汁配方。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人認為台灣公司還有另一項優勢:「與美國的軟體工程師相比,即使在這裡最好的公司,工程師薪水也相當差。但與台灣其他行業相比,薪水還算不錯。因此,如果在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幾年後,你將能夠買房、買車。你還能結婚。因此人們忍受了這一切」。

BBC報導也提到,台灣晶片製造實力,已使台灣成為美中兩國科技戰的中心。華府希望阻止台灣向中國提供先進晶片,擔心北京會利用這些晶片來加速國內的軍武及人工智慧(AI)產業發展;美國政治人物也憂心,高端晶片生產主要集中在台灣,一旦中國入侵,美國經濟將淪為人質。

BBC指出,台灣企業認為將生產作業遷離台灣缺乏經濟利益,它們只是在政治壓力下勉強這麼做。而台灣因為自身的成功遭到指責,甚至應該削弱被視為「矽盾」的產業,這樣的想法也讓台灣人感到憤慨。

史欽泰表示,那些試圖強制重組全球晶片生產的人誤解了產業成功背後的核心:「如果你看半導體的歷史,沒有哪個國家主宰這個行業,台灣可能主宰了製造業,但供應鏈很長,它每一部分的創新都有助於行業的增長。」

對於北京能否在中國內部重建從原材料、設計到高端生產的供應鏈,史欽泰表達懷疑:「如果他們想創造一種不同的模式,我祝他們好運。因為如果你真的想要創新,你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一起共事,這不是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能做到的。」

但對於像美國一樣把中國排除在外,史欽泰同樣表示懷疑。他說,「我認為那可能是一個重大的錯誤!」

史欽泰說:「回顧過往,我很幸運能見證台灣經濟的非凡成長和長時間的和平。現在我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衝突,我擔心它可能波及亞洲。我希望人們能夠珍惜我們所付出的寶貴努力,不要將其摧毀。」

責任編輯:劉怡廷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工研院 台積電 矽盾 BBC 晶片 半導體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
展開箭頭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