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第一線作戰揭秘》插管到一半,口罩驚險掉落⋯15大「前線醫護」呈現抗疫情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第一線作戰揭秘》插管到一半,口罩驚險掉落⋯15大「前線醫護」呈現抗疫情景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第一線作戰揭秘》插管到一半,口罩驚險掉落⋯15大「前線醫護」呈現抗疫情景

第一線作戰揭秘》插管到一半,口罩驚險掉落⋯15大「前線醫護」呈現抗疫情景
醫護人員在前線盡心盡力。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摘要

1.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確診數連日破百,各地醫療量能吃緊,在這個非常時期,醫護人員冒著染疫風險站在前線,承受巨大無比的壓力。

2.許多「前線醫護」會在網路上分享身處的醫療現場,本文整理最受網友討論的15大醫護人員,也同時呼籲民眾遵守防疫規定,勤洗手、戴口罩、盡可能減少外出機會,並希望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多給醫護人員耐心,齊心共度這次難關。

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確診數連日破百,各地醫療量能吃緊,在這個非常時期,醫護人員為了守護全台灣人的安全,冒著染疫風險站在前線,承受巨大無比的壓力。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本土疫情爆發後,網友熱議哪些「前線醫護」,及這些醫護人員看見了哪些醫療現場,身為一般民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遵守防疫規定,勤洗手、戴口罩、盡可能減少外出機會,在接受治療時,多給醫護人員耐心,齊心共度這次難關。

NO. 15 許書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輔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許書華,到病人家中做醫療評估、更換鼻胃管等管路時,發現隔離衣只剩一件,由於護理師可能會接觸到病人飛沫,因此優先讓護理師穿上。

許書華醫師從中體會到醫療資源有限的困境,擔心醫療量能過載,卻未被合理使用,許書華醫師呼籲大家「這是場團體戰」,邀請大家戴口罩、多洗手、減少群聚,一起守護醫護人員,網友看了也答應「我會乖乖待在家」。

NO. 11 巫漢盟

小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醫師巫漢盟,有「阿包醫生」的稱號,近期開始支援診所的新冠病毒快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巫漢盟醫師指出,每次篩檢都要穿上兔寶寶裝、防水隔離衣、N95口罩好幾個小時,脫掉的時候總是全身溼答答,但他看到還是有民眾堅持要出外遊玩,讓他表示「實在讓人翻白眼!」呼籲大家如果一起忍耐,就有機會早日解封,網友也紛紛響應「謝謝你們,我們也會努力宅在家」。

NO. 9 姜冠宇

北市聯醫醫師姜冠宇在暫時離開COVID-19專責病房時,寫下外圍病房醫護人員的現況。

他表示,「外圍病房的配置已經面目全非」,在外圍病房的醫師,晚上值班要職整棟,還要隨時支援快篩站、防疫旅館視訊診的任務,這場抗疫之戰其實需要投入非常多醫護人員,「本土疫情很可能是馬拉松戰役,但是我感覺我們的醫療已經正在用短跑衝刺的力量在跑。」

NO. 8 白永嘉

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醫師白永嘉,在臉書痛心寫下「雙北的醫療夥伴們,已經累到極限邊緣,現在是雙北,一不小心就會是全台灣」,指出醫護人員雖害怕自己被傳染、家人被傳染,還是堅守崗位,拯救每一位病人,因此他希望民眾也能好好遵守防疫規定,降低所有醫療人員的負擔,溫馨提醒「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感染」,不希望民眾對確診者獵巫,大家一起度過這場考驗。

NO. 7 邱豑慶

恆春旅遊醫院麻醉專科醫師邱豑慶,疫情期間除了要忍受戴N95口罩一整天的悶熱與不舒服,邱豑慶醫師還在臉書上分享一次驚險的案例,要去插管前,N95口罩突然斷裂掉落,令他嚇出一身冷汗,「要是插管插到一半,要是病人是高風險確診,我就慘了」,如此危險的親身經歷,讓粉絲嚇到「還好是插管前就先斷裂讓麻醫發現了」,太太也現身留言「這讓人很擔心你啊」。

NO. 6 魏智偉

魏智偉醫師有「急診鋼鐵人」外號,現任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師,天氣再熱都能忍受被防護衣包裹的他,最不能忍受的是醫護夥伴被病患責難,說明急診一定要久候的原因,是因醫護人員要謹慎篩檢、隔絕任何風險,「你的等待,換來的是大家的安全」。

魏智偉醫師透露,曾聽到其他急診醫師的太太被嫌髒、被當病毒排擠,讓他表示「真的讓人好傷心喔」,網友也為他們抱不平「內心的骯髒才是真的髒。」

NO. 4 王樂明

台北市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日前為一名確診COVID-19的孕婦接生,他在臉書上闡述這段驚險的過程,醫護團隊都穿上防護兔寶寶裝備,克服護目鏡起霧、一度視野模糊的困境,最後終於順利接生,母子均安。

這段故事在臉書上廣傳,王樂明醫師將功勞歸於團隊,並承諾「即使急診已塞爆,但產房,我們依然存在,不畏病毒與風險,守護產婦母胎的平安健康。」

NO. 3 陳志金

「凌晨十二點半,才剛剛入睡,就被簡訊吵醒。」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在臉書上分享身為ICU(加護病房)醫師的日常,疫情期間曾發文描述急診室的案例,一位病患因「被貓抓傷」掛急診,等了10分鐘就開始大罵醫護人員。

陳志金醫生無奈地透露,其實急診護理師為了檢傷,8小時沒喝過一滴水、沒尿過一次尿,身上衣服一直都是濕的,卻得到病患這樣的責罵,網友都氣憤表示「急診是給緊急有需要的人使用!」

NO. 2 田知學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5月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一切太不真實!如噩夢般」,親眼目睹急救區滿床、待住負壓隔離病房區滿床、專責病房滿床,醫院外等待篩檢的病患人山人海。

田知學醫師為了全力支援前線,同時因擔心自己孩子有受感染風險,決定暫時從家搬出來住,心痛說出「天下沒有一個真心愛孩子的媽媽會捨得離開孩子」,該文吸引近5,000次分享,網友看了都相當鼻酸,「田醫師真的很偉大」、「感謝您的犧牲和奉獻」。

NO. 1 蘇一峰

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急診室支援前線,揭露醫療量能的不足,讓許多人看見第一線人員的無奈與辛酸。

蘇一峰醫師指出,急診一班12小時,要為上百人快篩、插管急救,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衣,汗水不斷滲濕衣褲,還要應付因久候篩檢而對急診醫護發脾氣的民眾,讓網友心疼表示「真的是刁民」、「沒有接觸史也沒有症狀的人就不要去快篩了,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15大前線醫護。
15大前線醫護。 (來源: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05月17日至2021年05月27日,共十天。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醫護人員』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文經「網路溫度計」授權全文轉載

責任編輯:鍾守沂

醫護 醫師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展開箭頭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大數據趨勢專家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每月處理逾千億的中文資料、網路語意,分析關鍵數據,發表最具公信力與參考價值的每日調查報導和口碑聲量排名,提供企業品牌、政治、科技生活、娛樂等產業洞察。我們致力於將複雜的大數據資訊轉化為易懂的洞察,讓你輕鬆掌握社會脈動與市場趨勢。


《房產溫度計》用數據陪你成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