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義籍神父為故鄉募款,金額6天就破億!2萬人湧入捐款的背後,是這家醫院在台半世紀的貢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義籍神父為故鄉募款,金額6天就破億!2萬人湧入捐款的背後,是這家醫院在台半世紀的貢獻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武漢肺炎 經濟衝擊全解讀

焦點 | 時事分析

義籍神父為故鄉募款,金額6天就破億!2萬人湧入捐款的背後,是這家醫院在台半世紀的貢獻

義籍神父為故鄉募款,金額6天就破億!2萬人湧入捐款的背後,是這家醫院在台半世紀的貢獻
呂若瑟神父(左)到病房關心第一線醫護人員。 (來源:截自「羅東聖母醫院-把愛傳下去」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撰文者:中央社
中央社 2020/04/08
摘要

1.義大利籍神父呂若瑟為疫情告急的家鄉募款,活動僅花6天就募到1.5億元,讓募款活動提前喊停。

2.這次的募款會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背後與羅東聖母醫院在宜蘭當地默默奉獻半世紀的背景有關。

義大利籍神父呂若瑟因家鄉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向外求援,6天來台灣社會捐募近新台幣1.2億元,今天上午募款活動提前喊停,但經最後正式統計,善款達近1.5億元。呂若瑟昨(7)日說,謝謝台灣,此時他更堅信,這就是他一生都想留在台灣的原因。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創義大利,至少1萬6523人病故,但當地防疫物資極匱乏,呂若瑟(Fr. Didone Giuseppe)憂心不已,日前希望大家幫忙,救救他的故鄉。

信件一出後,來自各地捐贈給天主教靈醫會的善款不斷,有住在聖母醫院安寧病房的癌末病患由家人推著輪椅,親自到醫院樓下的靈醫會募款中心捐款;有賣菜的阿嬤拿著辛苦排隊買來的口罩和賣菜錢,希望透過靈醫會把她的心意傳到義大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老伯伯帶著孫子辛苦存下的撲滿到醫院捐款,經志工清點零錢後,共約4000元,這名老伯伯再把金額湊滿到1萬元後整數捐出。

此外,宜蘭礁溪還有一名老伯伯在51年前因在蘇澳上班時,發生工安意外,當時被送到聖母醫院後曾昏迷多日,幸好當時被許多來自義大利的神父醫治照顧後才得以康復。家屬為報答當年恩情,也來捐款回報。

天主教靈醫會做日表示,募款前4天,善心人士親自在聖母醫院募款中心捐款的總額就已近千萬元;6日連續假期結束後上班首日更發現,經由這4天連假透過郵政劃撥或銀行匯款的總額竟達1億元,讓募款中心相當驚訝台灣人的愛心是如此熱情,各界愛心竟源源不斷而來,金額、數量龐大到讓他們驚訝,甚至來不及反應,因此原訂15日要截止接受捐款和物資代轉給義大利教會的期限,雖然只過了6天,但也不得不在此刻立即喊停。

天主教靈醫會指出,經過這6天統計,所有匯款筆數竟達2萬筆,其中還有不願對外透露單位的一筆300萬元與一筆500萬元巨大善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義大利籍的神父呂若瑟,1940年出生於天主教家庭,10歲時進入天主教靈醫會,24歲時晉鐸神父,25歲抵達台灣後,先後在澎湖、宜蘭,創辦靈醫會體系的啟智中心,照顧千名台灣身障兒童。早已自認是台灣人的呂若瑟能說流利中文、台語,講話還帶著「宜蘭腔」,他在2017年因「有殊勳於中華民國」,獲政府頒贈中華民國身分證。

靈醫會貢獻台灣逾半世紀 不追弱勢病患欠款

「哪有需要就去哪服務」,天主教靈醫會秉持這樣的精神,公元1952年到台灣創辦羅東聖母醫院;直到現在,即使在醫院看病付不出錢,神父們規定醫院不准追討,不改顧弱勢初衷。

這樣的傳統其來有自,聖母醫院當年為醫貧民,設「貧民施醫所」、20張「義床」,專供無法支付龐大醫療費用患者,且神職人員明白貧病交迫的痛苦,不但醫病還救窮,協助募款或提供捐助、安排就業。

回顧靈醫會首批神職人員到台灣,選擇當時資源匱乏、貧窮落後的蘭陽平原為行腳助人、行醫傳教的首個據點,於當地購買一間小診所,開始濟世救人行醫救貧,這就是聖母醫院的起點。

許多神父、修士與修女等一生奉獻自己給深受疾病之苦的台灣人,甚至不少神父們還發「神貧願」,終生不支薪、不過奢華生活。

以被稱為「慈悲傳教士」的神父呂若瑟(Fr. Didone Giuseppe)為例,1940年出生於天主教家庭,10歲進靈醫會,24歲時晉鐸神父,25歲到台灣後,先後在澎湖縣與宜蘭縣創辦啟智中心,收容多重障礙、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對家屬而言,呂若瑟就像天使,幫許多折翼天使找到新希望。

據聖母醫院史料記載,出身斯洛維尼亞的外科醫師范鳳龍(Dr. Janez Janez)1952年隨靈醫會到台灣行醫,醫術精湛,1990年過世前在羅東留下8萬多件手術紀錄,從未失誤,被暱稱為「Oki」(日語「大」的意思);蘭陽人常笑說,「看到Oki病就好了一半」。

范鳳龍終身未娶,思思念念都是病患,不但寢室設開刀房樓下,隨叫隨到,24小時待命,更把僅有的零用金都給了病人,還曾發生囑咐要開刀的貧窮病人沒準時出現,他就怒氣沖沖跑到會計室責問是不是向病人收了保證金,害病人不敢上門開刀。

這樣的奉獻感動蘭陽,范鳳龍出殯當天,1000多名鄉親為他送行。

范鳳龍不是特例,今年已94歲的神父李智(Fr. Rizzi Giovanni)初到台灣時,就在當時漢生病盛行的澎湖服務,挨家挨戶送藥物給病人,之後轉到昔日宜蘭丸山療養院照顧肺結核病人;在當時台灣沒全民健康保險時,醫療費用龐大,李智四處募款,幫病人處理最擔心的醫療費用。

已故修士柏德琳(Giovanni Petrin)過去在宜蘭照顧肺結核病患時,多次曾因病人的痰卡在喉嚨出不來,他都冒著被感染的危險,為病人口對口人工呼吸,只隔著幾片薄薄紗布,讓醫護人員與病患親屬動容。

現年83歲的神父謝樂廷(Fr. Rizzi Celestino)以照顧肢體障礙者為終身職志,早期沒雪山隧道時,曾一天奔波來回北宜公路2、3趟,載小兒麻痺症患者到台北市裝義肢、輔具,陪身障者復健。

聖經裡有這麼一段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而呂若瑟、2年前去世的神父呂道南(Fr.Antonio Didone)、李智、謝樂廷、77歲神父傅立吉(Fr. Felice Chech)與81歲修士卡通靈(Cattaneo Davide Angelo)分別在台灣偏鄉照護「最小的弟兄」49年到66年,先後獲頒中華民國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聖母院公關部主任俞芳苓今天說,即使弱勢病患付不出醫藥費,神父們也要求不准積極追討,收不回就變呆帳,醫院現在每年都有上百萬元呆帳,仍不改照顧弱勢初衷。

就是這樣的動人情懷,當呂若瑟家鄉義大利遭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重創後,台灣各界會踴躍捐輸近新台幣1.2億元善款,而聖母醫院創立至今,也已獲頒13座醫療奉獻獎,得獎者包含12名神父、修士、修女、醫師,及靈醫會,印證「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以下是呂若瑟致台灣社會的感謝信全文:

《謝謝台灣!加油,義大利!》

自四月一日起,媒體報導了我們這些來自義大利的神職人員對家鄉疫情的關切,同時希望台灣社會在可能範圍內能夠給予義大利一些協助。沒想到消息一出後才短短幾天,來自各地希望透過我們轉交給義大利的善款和物資,竟源源不斷而來,金額、數量都龐大到讓我們驚訝,甚至來不及反應。也因此,我們原訂接受捐款和物資代轉給義大利教會的兩個禮拜期限,雖然只過了6天,但也不得不在此刻立即喊停:謝謝台灣,捐款真的太多了,這真是一個好國好民的好地方。接著,更希望您也把滿溢的愛心留給我們自己在偏鄉的父老。

同時,我想藉這個機會向社會大眾說明,除了募款中心同仁在連假期間向外界粗估的大約3000筆捐款、總計約一千餘萬元(現金捐款加上來電告知的捐款)的數字之外;周一,我們醫院裡的會計同仁上班後,仔細核算來自郵局和銀行的轉帳及匯款總數後,金額竟然高達將近一億元,匯款人次更超過2萬筆!也就是說,總計這六天來,台灣社會踴躍捐輸,希望透過靈醫會代轉的善款,將近1億2千萬台幣。

我們感受到台灣社會的濃郁愛心,但卻完全沒有想到湧入的金額竟是如此龐大,雖然我們並未預設捐款金額目標,但當看到這樣的數字的時候,實在也覺得,這幾乎超越了我們所能後續整備必要物資給義大利醫護人員的能力了,所以我們必須向台灣社會鄭重抱歉:有關送愛到義大利的捐款,除了感謝,還要拜託您:不要再捐了。因為接著下來,我們有非常急切與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醫療物資的整備工作得立即展開。

首先,針對必要的醫療物資採購的部分,在不違背政府法規的原則下,我們已展開相關採辦作業;另外,在國內採購有困難、緩不濟急,或是屬於管制出口品項的,我們就會提列清單,請世界各地的靈醫會教會系統協助蒐集。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期間,已經有不少在國外設廠的台商,表達了可以增產相關物資就近支援義大利了,譬如呼吸器等。

其次,就是這幾天來民眾和各公司機關陸續提供的物資,譬如N95口罩等等,這些物資,我們會盡快清點後捐贈給政府,以擴大政府在援外物資整備上的統籌運用。

第三,就是統計能夠實踐的採購數量與金額後,我們希望能直接有一筆善款可以轉交給梵諦岡教廷或義大利的靈醫會總會,讓他們可以視需要彈性運用把善款用在當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次的善款如此龐大,或許不僅是我們這些義大利神父出乎意料之外,恐怕連台灣社會大眾也會感到驚訝吧。因此,如果這次捐款的2萬多位善心朋友之中,若有任何人認為金額已經太多,覺得不需要捐,要轉把善款用在更需要的刀口上的,我們也誠摯地接受您隨時可以要求退還捐款,或者把這筆善款轉作其它捐助事項。我們確信,您這份愛心,就算不花在義大利,也絕對會花在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這幾天,我看到癌末的先生拖著病體到醫院捐款,也看到賣菜的阿嬤拿著辛苦排隊來的口罩和賣菜錢,希望透過我能把她的心意傳到義大利…,那種感動,不知您能否想像?深夜,我一面回味這幾天台灣社會不斷帶給我的巨大悸動,一面回顧走過的這六十年,最終,真的要感謝天主當年把我帶到這裡來。

再次謝謝台灣。此時我更堅信,這就是我一生都想留在這裡的原因!

責任編輯:陳慶徽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靈醫會 醫院 聖母醫院 武漢肺炎經濟衝擊全解讀 神父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
展開箭頭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