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首季大量解僱人數 近3年最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首季大量解僱人數 近3年最糟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首季大量解僱人數 近3年最糟

撰文者:工商時報 邱琮皓
中時新聞網 2019/05/17

國內過去3年首季大量解僱概況。(圖/工商時報)

全球景氣從去年開始混沌不明,讓台灣不少企業苦撐不下,只能縮小規模、轉型、甚至歇業。勞動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大量解僱家數與人數為45家、3,357人,為2016年以來最差。據了解,若計入包括中連貨運、台糖等公司,大量解僱人數恐怕上看7,000人。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強調,今年大量解僱情況比往年略高,但是沒有集中在同一產業、非系統性的發生,多屬於個別企業的問題,例如面板廠華映,將會持續密切在注意這些數據。他也透露,勞動部已針對有些產業,例如太陽能產業、汽車產業進行社會對話,期望能減少、避免大量解僱所帶來的衝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厚偉解釋,以華映來說,已經分梯次計入大解通報,雖然當時傳出要裁員2,500人,但在勞動部媒合下,不少相同產業的企業都已經來搶人,最後真的被裁員、待尋工作的僅千人;至於中連貨運通報的1,036人、台糖的800人,勞動部與地方政府都仍在努力協助勞資雙方協商中。

據統計,今年1至3月大量解僱家數來到45家,其中最多是因為歇業或轉讓,有的是因為虧損或業務緊縮等原因,總計計畫實施人數為3,357人。首季統計包括PCB廠嘉聯益,但尚未計入中連貨運及台糖,如果4、5月計入,可能上看7,000人,這會是2015年來最糟情況。

在這些通報大量解僱的企業中,以製造業家數占19家最多、批發零售業以9家居次、第三為住宿餐飲業;從解僱人數來看,製造業以2,134人居冠,批發零售業為425人為第二,第三是出版及資通訊服務,有301人。

但有學者提出示警,不少企業多會走在大量解僱的標準線下進行裁員,或是新成立一個單位,把勞工移轉後,來分散60天內必須要通報的比例,恐怕隱藏的黑數更多,這也是勞動部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大量解僱浪潮又起,當年復興航空與威航解散時,實務界點出目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4大問題,分別是資訊權不平等、誠信協商法理、選任代表資格、終止效力時間點等,只能仰賴修法來解決。勞動部官員強調,正針對這些問題一直在進行實務意見的蒐集,也會試著從上市櫃的重訊揭露中,研究有沒有現行法令的重大缺失,再進行法制的評估。

※本文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授權,原文

責任編輯:黃楸晴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大量解僱 裁員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展開箭頭

《中時新聞網》前身為《中時電子報》,於1995年創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媒體,開啟新聞數位時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