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經濟解析/綠能將下市 台灣太陽能產業陷入黑暗期

編按:台灣太陽能業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攀上高峰,綠能當年股價一度攀上283元天價,益通也曾登上千元成為台股股王,對照綠能目前股價剩4元左右;益通更低於4元,連當年股價千元時的一檔價格都不到,反應業者當下處境非常艱難。綠能成為台灣第一家因財務狀況不佳,股票下市的太陽能廠,近7.2萬名小股東持股將成為壁紙,大同集團更是大苦主。
太陽能產業丕變,過去曾是當紅炸子雞的多晶太陽能電池,已漸被更高轉換率且價格具競爭力的單晶太陽能電池取代,連帶衝擊多晶太陽能矽晶圓需求快速下滑。綠能主攻多晶產品,在產品需求減弱、中國大陸同業大舉擴產、殺價搶單夾擊下,這家台灣太陽能矽晶圓龍頭大廠也難逃衝擊,面臨下市。
依照時程,綠能很可能在4月底、5月初就會下市,這對台灣極力發展綠能政策,扶植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無疑是當頭棒喝。
分析綠能產品結構,主力幾乎都集中在多晶太陽能矽晶圓,未適時調整將資源轉向發展單晶太陽能產品,才會在這波單多晶對決中,遭單晶太陽能產品擊潰。
對照稍早股票也被改列全額交割股的另一家台灣太陽能電池廠達能,與綠能面臨的困境相當,凸顯台灣太陽能業正處於非常艱難的時間點。
兩家廠商面臨的困境,包括美國201條款、大陸61新政、印度防衛性關稅,及歐洲太陽能產品對大陸解除限價限量措施(MIP)等挑戰,導致多晶矽晶片價格暴跌逾六成,不僅達能,產能更大的綠能面臨更大虧損。
以目前單晶成為主流下,綠能的設備,幾乎只要開機就面臨虧損,因此認列資產減損,是不得不採取的應對策略,未來公司只能朝持續降低太陽能矽晶圓產出,提高模組比重,才能扭轉現金淨流出,這過程當然也得縮減產線、裁減員工和出售廠房等措施,不過要轉型成功,恐還要頗長時間努力。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連續11年「下金雞蛋」個股 是這16檔
星宇航空狂買空巴飛機 張國煒首次說出「變心」原因
投資型保單虧慘了還不知道 金管會要求三項保護措施
這個地方工資還不到大陸的一半!且週六勞工願意加班
24小時營業超商減少中? 小七總座這樣說…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陳慶徽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