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大家都偷帶手機去學校過...法國最新立法,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內用智慧型手機!你贊成嗎?

從下個月開始,法國 15 歲以下的中小學生,再也不允許在學校裡使用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了。
7 月底,法國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3-15歲的全日制學生,不能在學校裡使用手機,就算是休息時間或者就餐時間也不允許。法國教育部官員 Jean-Michel Blanquer 在接受電視採訪的時候表示:
我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保護兒童和未成年人,防止他們過度沉迷在電子屏幕的世界裡。
話雖如此,法國12-17歲的青少年中,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已經超過9成。這項法律是否能夠有效執行,法國中學裡的老師也深表懷疑。不過這項法律是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競選時所承諾的一項法案。這條法案從2010年就開始推動。曾經也是老師的法國政界人士Alexis Corbière 並不認同這項法律,他認為:
這並不是一條 21 世紀的法律,這條法律產生於電視新聞時代,以及正反兩方的辯論中。
然而他也承認,沒有哪個老師可以容忍自己上課的時候,學生在下面玩手機。
這項新法律的適用範圍是「在教學活動中」,而對殘障學生、校外活動、教學用途這些人員和場景並不適用。

其實在中國,很多學校也有禁止學生攜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去學校的規定。教育界學者、人大代表都有過相關呼籲,建議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這些規定一直以來都受到學生的反感。在一些中學,甚至出現過校方當眾將收繳來的手機進行銷毀的場面,點名批評、用錘子砸壞、扔進水桶這些激進的做法也並不罕見。

這些做法,讓人想起19世紀時,英國紡織業中,那些紡織工人為了反對紡織工業化而砸毀紡織機器的行為。當時的紡織工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機器搶奪了他們的工作。那如今的砸壞智慧型手機,是因為機器搶奪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嗎?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並不是疏導學生合理使用科技產品的方式。學校也不可能一直通過強硬的規定,讓學生與移動互聯網劃清界限,因為如今的中小學生已經是互聯網上的「原著居民」了。
如果學校要用這樣的手段,跟手機搶奪學生的注意力,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就只會讓科技產品,激起學生、家長和校方之間的更多矛盾。

筆者在高中的時候,就曾帶手機去學校,被發現後遭到老師的點名批評。但由於手機是個人財產,學校並沒有沒收,一般的做法是打電話給家長。不過,我家人也同意我帶手機上學,以方便聯繫溝通。
不知道當年,為了偷偷帶手機去學校,你都做過什麼?
愛範兒連接全球創新者及消費者,跨界技術、文化、消費及創新,致力消費科技領域的產業評論、產品報導及社群連接,創造高品質的消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