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中國麥當勞母公司改名「金拱門」是個笑話嗎?不,那是因為你不懂公司登記

昨天有個新聞,是說中國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結果不只中國網民嘲笑,就連台灣網民、新聞媒體都用嘲笑的口吻來談這件事,好像中國麥當勞做了多麽愚蠢的事情一樣。但這真的很搞笑很愚蠢嗎?不,你如果覺得這件事好笑,其實也只是凸顯你根本不懂公司與品牌之間的關聯。
這裡我們要先提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品牌不等於公司。
對於公司來說,品牌是一種「資產」,但不等於全部。因此一家公司可以擁有很多個品牌,而一個品牌也可以被很多家公司擁有。
舉例來說,台灣現在有很多個大型餐飲集團,例如王品、乾杯、爭鮮、百八等等,這些公司旗下都有不少個餐廳品牌,例如王品的西提、陶板屋;乾杯的老乾杯、黑毛屋;爭鮮的定食八、爭鮮壽司;百八的百八魚場、漉蒸氣鍋。

上圖:你知道這是哪個品牌的母公司嗎?答案是「台灣肯德基」
而有些品牌則反過來,一個品牌同時被多家公司擁有。例如台灣肯德基最開始是由統一向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取得經營權,再與日本三菱、三和共同出資在台灣成立第一家肯德基,也就是西門町的那家。後來還因為統一在經營權期滿後沒有交回百勝,而是將股權賣給港商成立台灣桑德斯公司來經營。搞到最後百勝集團只好自己在台灣成立子公司來經營直營店,變成一個品牌兩家公司同時經營的怪現象。
因此中國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其實也只是原來的那家母公司買名而已,一點都沒什麼好笑或搞笑的成份在裡頭。如果各位有興趣,不妨去台灣工商登記去翻翻找找,你會發現很多很高級的品牌,母公司的名字都非常鄉土,什麼金 XX、豪 XX 的都不在少數。但有人因為這樣而嘲笑該品牌嗎?我想這倒不至於吧?

以台灣來說,前陣子台灣麥當勞將品牌出售,最後由國賓飯店總經理李昌霖拿下。而最後麥當勞所掛的公司名稱,就是上圖這家和德昌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高達40億台幣,而地址就是台北市林生南路善導寺站旁邊的那家麥當勞。
一家資本額40億,背後有仰德集團與信義房屋支持的公司,名字卻是看起來跟麥當勞完全無關的「和德昌」,不知情的還以為這是什麼賣藥的港商或進口商呢!相較之下,中國麥當勞叫做「金拱門」還更實際些啊!
再來看看我們也很熟悉的另一家速食店:摩斯漢堡吧!

台灣東元集團擁有摩斯漢堡的7成股份,算是台灣的主要經營者。但是東元集團旗下公司那麼多,到底由誰來經營摩斯呢?答案就是上圖的「安心食品」,這名字你在摩斯的醬包、蒟蒻等產品上也會看到。
同時也由於摩斯由東元經營的緣故,因此你會在部分摩斯店面裡看到「憑東元員工證可打折」的訊息。而買東元的股票有時候也會送摩斯禮券當股東禮品。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很可笑嗎?

※本文原刊登於作者網站
說不完的現實故事,道不盡的曲折糾葛——陳寗的時事咖啡館從經濟、教育、科技、社會、生活,乃至產業故事下筆,剖析時事,探究人性。一杯咖啡的時間,你看穿時事背後的真相了嗎?
※個人網站:http://www.ningselect.com/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