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這年頭沒人在換名片了!初次見面,矽谷人用這「3個問題」開啟好對話
1.「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這點在矽谷也是一樣的,只是這和「到處發名片」的方式所打造的人脈完全不同。
2.問這3類問題:工作或研究題目、食物、「自己想詢問對方的事」,足以讓閒聊的品質大幅提升。我也因此學會有深度的閒聊,這是建立關鍵人脈的訣竅。
在史丹佛大學,越內向,越能掌握事物本質的學生,越容易得到教授或經營者的尊重,也會與他們有更深刻的交流。而且我在當地遇到的谷歌等科技企業的員工或創業家,都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在工作,對於「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理想的公司樣貌是什麼」等,他們是以哲學的方式在深思問題。
越處於時代尖端的人,就越需要與自己的內心相處,這是我在當地一年時間注意到最重要的事。
這時,我才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這點在矽谷也是一樣的,只是這和「到處發名片」的方式所打造的人脈完全不同。
不交換名片就開始對話,拉近距離的對話
拜訪矽谷的人會乘坐我的車,由我帶他們參加各種聚集了創業家和工程師的聚會。我在引介他們認識當地人時,我說了好幾次「不必一見面就交換名片」。美國人當然也有名片,但基本上,會先從握手或閒聊開始,這才是維持舒服對話的訣竅。
特別是在矽谷這樣人才濟濟、每天都有新創意爆發的地區,和初次見面的人說話時,與其知道對方的頭銜,不如聊聊「現在正在做什麼有趣的事」、「工作上的願景或夢想」及「有興趣的新創產業(能看到持續成長的新興企業)」更能炒熱氣氛。
我認為,在日本也能實際感受到,名片漸漸地不再具有意義。因為發展副業、轉職、離職等因素,頭銜和聯絡方式更改的頻率變高,名片上記載的公司地址或電子郵件也會經常更換。
此外,由於臉書或領英(LinkedIn)等社群的便利,就算不需要名片也能聯繫彼此,只要當場互加好友就行了。也因為只要雙方當場打開電腦,詢問對方的電子郵件,名片的意義也逐漸降低。
不過,見面先交換名片的行為,不管社會如何進展,在日本的商務場合和日常生活中,還是如同日本社會的「印鑑」,習慣真是可怕。就算明白了各種緣由,在日本若不先交換名片,依舊會感覺尷尬。要是只有自己不拿出名片,也會顯得很奇怪,而且也相當失禮。
所以我在交換名片後,會把交談的話題帶到與名片完全不同的方向,像是問他「最近有喜歡的新聞嗎?」這麼一來,不僅能縮短和對方之間的距離,有時還會注意到令人意外的一面。好比說,看起來很古板的老字號印刷公司員工,副業是設計師,還在網路上經營著一家小店,又或是因為閒聊才注意到彼此出生的故鄉距離很近。
這個人是否是與自己合得來的人?為了讓他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提高親近度,早點聊聊「名片以外的話題」才是對話的關鍵。
一張紙找出閒聊話題的密技史丹佛大學教授舉辦的家庭聚會裡,我也受邀好幾次。「日本人很害羞,不太擅長閒聊吧!」
曾有教授喝了幾杯紅酒,酒酣耳熱後這麼對我說。前文有稍微提到,關於人脈拓展派對的事情,而在這種聚會裡,與他人不依賴名片進行的「閒聊」,英文稱為「Smalltalk」。
這名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在過去照顧過不少的留學生,據他所言,日本人特別不擅長閒聊。教授為了聚會裡的聞聊環節,叫我事前準備黃色筆記本(可改用A4紙),並寫下三個筆記。
第一個筆記內容是,工作或研究題目
如果是日本企業外派的上班族,總是容易寫下具體的企業名稱或自己的職銜,但教授告訴我「絕對不要這樣做」。
教授給的建議是「寫下自己對什麼最有熱情」,以當時的我為例,因為不能寫下「我是朝日新聞記者」,所以我改成寫下「我想在封閉的日本,創造每個人都能自由發言、意見能被靈活運用、能多元對話的社會」。
稍微提到自己產業的課題,並說明了自己打算怎麼解決,如此一來,自我介紹就會變得像「故事」一樣。
第二個筆記內容是,食物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餐廳,那是一間怎麼樣的店?那家店的招牌餐點是什麼?試著寫下店員的特徵,就會是閒聊的話題。
食物的話題不會出錯,而且是讓大家都能愉快討論的話題。因宗教不同,也會有不能吃的食物,還有不吃魚、肉和乳製品的「素食者」等,如果還在筆記上寫下自己的信念,我相信這一定會是篇很符合自己狀態的文章。
第三個筆記內容是「自己想詢問對方的事」
教授告訴我至少要寫下三個問題。他最後教我閒聊的訣竅在於「不是自己講得多好,而是能不能好好問、好好聽」。
要向對方提問的話,除了工作或食物,還能討論最近看了什麼有趣的書,或是覺得不錯的電影,這也是在閒聊時常用的話題。
然後,教授告訴我,最好用的話題,絕對是「有關孩子的煩惱」。自己的兒女,或是朋友的小孩都可以,事先詢問他們對於「未來要做什麼」的想法。在閒聊時,詢問對方「我的外甥不確定是否該去念大學,還是要直接工作。也很煩惱想從事什麼工作,在你所處的產業,比較活躍的是哪種人啊?」大多數的人都會告訴你,他覺得怎麼樣比較好的想法,這會是相當「有價值的建議」。
不會有人覺得回答有關孩子的煩惱很討厭,因此很適合當成話題。越是會在工作上花費較多心力的人,也越容易得到「原來如此」這樣的回應。
這類問題,就足以讓閒聊的品質大幅提升。我也因此學會有深度的閒聊,這是建立關鍵人脈的訣竅。
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矽谷人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的「關鍵人脈術」
作者: 竹下隆一郎
譯者: 李韻柔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9/24
作者簡介
竹下隆一郎
1979年生,慶應大學法學院畢業。200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曾擔任經濟現記者、史丹佛大學客座講師,2016年起擔任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輯。目標是成為「產生對話」的媒體。2017年,《哈芬登郵報》創立的第5年,達成了網路媒體前所未有的5年即轉虧為盈。2018年達成每月2,200萬網站瀏覽人次。
現正努力擴大網路直播節目「HUFF TALK」的觸及範圍。
譯者簡介
李韻柔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人,是日文譯者也是文字編輯,偶爾出現在滿是日本人的地方協助口譯。看中文和看日文一般慢,喜歡語言間的轉換。
責任編輯:梁喆棣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