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如何打動史上最淡定世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如何打動史上最淡定世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如何打動史上最淡定世代?

如何打動史上最淡定世代?
<設計對白>老闆:公關部是不是忘了轉帳給我呀?(低頭查威而幣App)、員工:雜誌出刊後,就會付給你啦! (攝影者:郭涵羚)
撰文者:吳和懋、曾如瑩 攝影:郭涵羚
2018/10/11

老闆自己挑、部門自己選、身價自己定、工作自己創造、團隊自己找!

這是《商業周刊》團隊,第一次碰上社長要「計價收費」的企業採訪。

採訪到一半,企業陪同的公關部員工對我們耳語:「社長很貴的,好幾百萬吧!」

什麼很貴?是誰跟誰收費?我們還搞不清楚狀況時,這位日本企業的領導人在我們面前,點開了iPhone。「你們不會忘了轉帳給我吧,」社長瞄瞄身旁員工,查看App顯示的帳戶明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了!7月報紙曝光費,26萬;雜誌社長演出費,199萬,」社長不忘補充說明,「我的價格是用照片的大小來決定⋯⋯。」

這位老闆真的在跟員工要「錢」!只是,錢,是人看不到的公司用貨幣。

當我們看著對方的帳戶時,也見證了一場日本史上重大的管理革命。

2018年6月,《日經Business》以日本半導體設備商迪思科(Disco)為封面故事。這家公司顛覆企業管理由上而下(Top-down)邏輯,讓四千七百個員工,都能當自己的老闆。在這家公司的每個人,都形同一個獨立公司,自負盈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不必在外面兼差成為斜槓人,在公司內就能辦到!

颱風肆虐前夕,我們來到東京大田區,拜訪迪思科總公司。迪思科靠著切、削、磨的獨門絕技,早在30多年前,就成為半導體切割市場的「隱形冠軍」。

它,連月球的石頭都切割

1分鐘認識迪思科

█1937年成立
█半導體精密研磨切割設備大廠
█布局15國,全球員工4,784人
█2017年度營收約合新台幣460億元,年增24.7%,營益成長62.7%,各創新高

█大事紀:
1956年:開發日本首個超薄樹脂型砥石,切割鋼筆筆尖
1974年:負責超薄切割阿波羅11號攜回的月岩
1978年:發表全球首座全自動切割機,進軍國際
1997年:公布「迪思科價值」企業理念
2003年:開創部門威而幣,以部門為收支單位
2011年:實施個人威而幣,以個人為收支單位

它,日本半導體隱形冠軍
首創「威而幣」,連動25%獎金

目前,半導體設備中,後端工程中的切割、研磨作業,七成以上都得仰賴其精密加工機,才能將一片片晶圓,切割成比髮絲還微小的IC晶片。台積電、聯電、日月光,都是其客戶。

迪思科的毛利率約59.2%,年營收近170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460億元),營業利益近510億日圓,雙雙創下新高。

這家逾80年的家族企業,為什麼會掀起一場違反常識的管理革命?

「每個人對自己部門是盈是虧,既不清楚也沒有興趣知道。如果有個人威而幣的話,就會有人開始在意吧!」迪思科社長關家一馬回憶。

早在2003年,迪思科內部就發展出只能在公司流通的「威而幣(Will)」。當時,迪思科以部門為收支單位,例如業務部三個月前提報交貨日,會得到威而幣獎勵,臨時修改訂單則會吃上罰款。機制看似完美,但每個月真正為盈虧苦惱的,只有部門主管一人而已。

誰說半導體業血汗?它,打造日本最幸福企業

█業界三冠王:切割、研磨、精密加工耗材市占全球第一

█賺錢能力高成長:每人平均貢獻淨利5年成長185%,幅度贏台積電、日月光
█最幸福職場:日本最佳職場調查:2018年製造業第一
█獎金最敢給:2018年夏季獎金連2年日本第一

註:2018年夏季獎金,迪思科為270萬日圓、索尼為167萬日圓、豐田為133萬日圓
資料來源:上述公司年報、Great Place to Work、日本經濟新聞 整理:吳怡寬、吳和懋

開會收錢、加班付水電費!
公司資源有價,把成本個人化更有感

現任社長關家一馬在2009年上任後,在2011年發展出個人威而幣。自此,公司內部出現非常有趣的化學反應。

比如,員工會開始精算自己與對方的時間成本。社長會跟公關部員工收威而幣,是因為社長的時間付出有價,但,若採訪對公司的宣傳效益夠大,公司也會換算成貨幣給公關部員工。因此每場採訪,員工都要精心計算,回收效益是否划算。

同理,召集人找大家開會,得付威而幣給與會者,因此,只有絕對必要的人才會出現,開會時間越短越好。收了貨幣的人,也必須有建設性貢獻,否則未來不會有人想花錢找你來開會……。

個人威而幣,實施近7年以來,目前帳戶的結餘多寡,已和員工一年總獎金的25%連動,個人威而幣「兌現」成獎金的匯率,並非帳面上的一比一,而是看公司的獲利狀況,再依部門威而幣、個人威而幣的結餘,分兩階段按比例發放,有人最多一年可以領數百萬日圓。

它除了讓大家意識,自己的時間與勞力是有價外,也讓公司為你付出的隱形成本,浮上檯面。

「嗶!」應用程式開發部的工程師谷口,一手拿著iPhone,瞄準另一支手上的零件,對著貼紙上的QR code「一掃購入」。原來,他正在花威而幣,買下工作用的零件!

對於「谷口一人公司」來說,要用到機器設備,當然也要付「租金」。我們走入辦公室,看到文具櫃、一旁4、5人用的會議桌一角,全都貼著收費的黑色小框框。

「使用者付費」,是威而幣最基本的原則。為了貼近市場機制,有些收費還有淡、旺季的分別。對方的時間越稀少,技能越稀有,付出的代價也越高。這也是社長受訪這麼貴的原因。如果能提早交辦,減輕對方的負擔,價錢也可以打折商量;若是拖拖拉拉,也得奉上「違約金」做為補償。

甚至,如果員工加班,在威而幣帳戶上不算收入,反而要扣掉一筆加班費的「支出」,以分鐘單位計算。因為從公司的觀點來看,加班越多,公司付出的人事費、甚至水電費的成本也越高,應該列在支出項目才是合理。

「所有的互動往返都是價值交換,都能轉換成威而幣來應對,」威而幣經營推進室室長內藤敏雄說。不想租用會議室,討論就五分鐘結束。當公司的成本,變成自己的成本,大家自會善加管控。

▋本文擷取自雜誌《商業周刊》1612期封面故事,完整系列報導:

迪思科第三代掌門人關家一馬專訪 用命令要求表現,沒用!

最強員工養成法1:一年500場改善擂台 邊下注邊燒腦思考

最強員工養成法2 所有事情都DIY 上班就能斜槓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