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傳承轉型】鑫溶實業烏魚子展魔法,一躍成為專業水產供應商

深入水產事業,源自於王秀溶小時候一個又一個難忘的回憶。她說,幼時家裡養草蝦,有一次,爸爸在三更半夜帶她到養蝦池旁,當探照燈打開的那一刻,整片池子亮晶晶!那一閃一閃的光亮,竟是蝦子的眼睛,「那一刻,我才知道,最美的星星在水裡。」然而,養殖業是靠天吃飯,遇到颱風、淹水,心血就毀於一旦,「不只我們家,還有其他養殖戶、土地都受到莫大的傷害,讓我深深體會到產業的心酸,很想為這個產業盡一份力量。」

遭遇壓價,埋首鑽研烏魚子
二、三十年前,家裡轉型改養烏魚、賣烏魚卵。「有一年遇到寒流,即使寒風刺骨,我們還是得下水。想不到取出卵後,竟遭盤商壓價,開出連成本都不到的價錢,甚至丟下一句『不要了!』就轉身而去。」王秀溶坦言,當時腦袋一片空白,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自己做烏魚子。
初做烏魚子老是失敗,回頭檢視,才發現風量、濕度、時間、抹鹽多寡等,都是造成影響的因素,「最大的變因是日曬,但這無法掌控,想跟老天爺拚,每個細節都要認真!」她苦笑,為了要提高品質,得不斷在曬場裡來回檢視,經常走沒多久就一萬步。除此之外,夫妻倆還專程到迪化街看人家怎麼賣、如何細分規格及顏色。漸漸地,他們越做越專業,陸續通過HACCP、ISO、產銷履歷認證,且在2008年榮獲漁業署臺灣優質烏魚子金牌獎冠軍、2019年至2021年連續獲得嘉義縣烏魚子比賽冠軍(7兩以上組)。如今,鑫溶已將烏魚子成品細分為8級,養殖面積更達數十公頃。
「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想做!」王秀溶說,從22歲做水產,27歲與先生創立鑫溶,深深感受到水產世界的浩瀚,也讓她對產業更謙卑。如今,他們不僅自己養、與漁民契作,更成立產銷班,提升當地養殖技術。「我們在做產學觀摩時,請漁民阿伯站上第一線分享,想不到,受到許多民眾的稱讚,阿伯才知道原來自己『很了不起』,覺得很有成就感!」

顛覆傳統,創造烏魚子的無限可能
一路走來,鑫溶從養烏魚、賣卵、製作烏魚子、批發、進而創立專業品牌—Coastline海岸鮮物,「我們做過市調,一般民眾認為烏魚子是高級產品,多在高檔餐廳才會看到,只有過年才會吃或拿來送禮。」為了打破民眾思維,更證明烏魚子不只有薄切一種吃法,她取4兩以上的厚片烏魚子,切成立方塊,開創出「壹塊吃烏魚子」休閒零嘴,一舉獲得農委會舉辦的CAS十大創新產品金牌獎。為了將烏魚子充分利用,更將取下魚卵的烏魚做成魚鬆,破損的烏魚卵變身為XO醬。近期更發揮巧思,做出烏魚子爆米花、烏魚子蘿蔔糕、烏魚子冰淇淋等休閒零食,深受年輕族群的喜愛。
如今,鑫溶不僅賣烏魚子,更是各種水產的專業供應商,也大力支持臺灣在地養殖,「鑫溶就是一個平臺,除了生產、收購漁獲,也進口國外大型魚種,經切割處理後販售。」目前,鑫溶已進軍好市多、大潤發、全聯、全家、7-ELEVEN,成為家樂福海鮮品牌的OEM廠商,並供貨至各大電商,且外銷香港、大陸、日本、美國等。
「提前布局得先把自己健全好,機會來時才不會錯過。」像是2020年開始的疫情生活,民眾不敢出門,搶著儲存冷凍商品,此時,許多生鮮工廠接到大訂單卻做不出來,「我對商機很敏銳,老早就採購、調節好商品,所以能快速、機動性交貨,將自己定位為最專業的通路供應商!」她自信地地說,「同業競爭是良性,因為競爭才能看出差異性。」
執行長話鋒一轉,「如今的營收,烏魚子僅占全品項的少數,但是,我是用150%的心力做烏魚子,因為這是我的根,我想要更多人關注這個產業,想創造大家被看到的價值!」

隨時歸零,隨時開始
參加女性創業飛雁計畫是經由第六屆菁英獎得主的食品同業介紹,才讓她決心參與此盛事。「我的身分是晚輩、是媳婦、是太太、是負責人,有多重身分要時時切換,我的方法就是適時轉化情緒,凡事以和出發,就能避免許多衝突與紛爭。」
她以自己的座右銘「隨時歸零,隨時開始!」與想創業的女性共勉,「經驗堆疊,對我而言是最大的財富,也期許大家設定目標,勇往直前。」她也不忘提醒,「產業提升,需要你、我、他共好,而共好之前,請記得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