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賺了錢如何保住財?小心許多人都忽略的「中產返貧」陷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賺了錢如何保住財?小心許多人都忽略的「中產返貧」陷阱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賺了錢如何保住財?小心許多人都忽略的「中產返貧」陷阱

賺了錢如何保住財?小心許多人都忽略的「中產返貧」陷阱
賺了財富,也該釐清自身的需求,並做好理財規劃,而非放縱購物慾導致留不住財。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劉文帥
獨立觀點 2024/12/16
摘要
  1. 中產階級容易因為過度自信和錯判未來趨勢,做出錯誤決策,陷入財務困境。
  2. 合理的分配資源與妥善規劃是持續成功的關鍵,應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將人生目標依序排列,更容易做出有效率的選擇,並將價值最大化。
  3. 幫助資產成長的方式是持續投資自己,並保持餘裕,不過度消費。

我非常喜歡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一句話:「要是知道我會死在那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詼諧卻又非常樸素的一種智慧。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看過一些朋友,在經歷成功之後,日子過得順遂,但數年之後再見,雖然沒有更上一層樓,卻不知為何無法保持,還漸漸的落入了貧窮的困境。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多半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沒有深厚的家底,靠的是自己抓住機會,可能是進了有前景的產業、找到好工作、又或是遇到胼手胝足、相知相惜的好伴侶,所以得以快速的累積資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幸運兒漸漸變得貧窮呢?

有些人在成為中產階級後,在人生的決策上發生重大失誤。首先,太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與掌握的資源。一旦沒有管理慾望,又沒做好風險管控,就很容易變成埋在人生道路上的一顆地雷,只差何時業力引爆而已。 

換句話說,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沒有認知到大環境的變化,又對自己過分自信,以超出目前能力的方式,提前享受還不屬於這個階段的人生。

從買房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什麼樣的決策是錯誤的?像是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都會遇到購賣房子、置產的選擇題,正好有個從事房地產買賣的朋友跟我分享他的觀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買房子,其實並不太清楚自己的核心訴求是什麼。一開始覺得房型很重要,看了幾間又發現居住環境不能妥協、社區管理也必須是好的。過一陣子又認為地段才是關鍵,上下班不能塞車,還要在捷運附近,之後又覺得大坪數住起來才舒服。

但在有限的預算下,想要滿足這些條件是不可能的事,取捨就變得很重要,哪些條件一定要有、哪些可以湊合的、哪些必須捨棄,買房子的人,如果沒有排列好條件的先後順序,看了許多房子後只會眼花撩亂。買不到房子事小,買錯了就後悔莫及。

透過觀察這些買家的行為,他甚至可以進一步推斷這個人的個性和做事的風格,平時工作上能不能做好事情,都能看個大概7、8成。

有的人看了幾間房之後,可以果斷的放棄高樓層和鄰近學區,堅持只要坐北朝南和良好的社區管理,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房子。

也有人很清楚現在要買的房子只是暫時的居住空間,「下一間」才是他理想的住所。所以,他更多的思考都是為了以後轉手好賣出去。

於是他緊盯著精華路段,以及符合下一階段和自己類似的買家需求與預算,換位思考的去想什麼樣的房子以後才好轉手?他就會偏向選擇地段好、預算又不用太高的中小型物件。

像這些都是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目標相當明確,只抓核心,不拖泥帶水,更容易達到目標。

而相反的典型,就是「既要、又要、想要」的人,但自身的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目標。

比如,看到社區大花園覺得好漂亮,多元公共空間也想體驗,看到豪奢的大廳裝潢就決定買了。回頭卻發現自己的錢不夠,卻仍將貸款槓桿開到最高,一切先享受再說。

另一種是舉棋不定,核心訴求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剛開始看房子非常關注居住品質,過一陣子又覺得居住品質是其次,唯有投資收益才是最重要,於是在乎起關心房子的行情漲跌。

但在有限的預算下,要兼顧居住品質和極大投資回報,邏輯上面相當衝突,挑選的標準自然也大不相同,是很難混為一談的。

為什麼我會覺得買房子這件事如此經典?因為它簡直就是我們人生眾多重大決策的一個縮影,不但是生活中的剛需,而且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資源。

它正好反映了關鍵命題:一但擁有了資源,應該如何去合理分配,怎麼去規劃生產,又該怎樣去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這是人生能否持續成功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時間的因素、環境的變化、中途可能遇到的風險,進一步再考慮我們的報酬率。

穩當的人會如何做?

即使這幾年遇上變動劇烈的大環境,我身邊仍有一些逆勢高飛、資產持續成長的朋友。他們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越有錢越不敢隨便花錢」。

物質享受永遠排在最後,因為這是消費, 而比消費更重要的是投資。

投資什麼?

投資自己的職業生涯、投資自己的人脈圈、投資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持續積累長期的金融商品,像是ETF、績優股、保險信託等,給自己一把生涯的保護傘。

在他們眼中,錢只是交換資源的工具,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是解決問題的門票,是防範風險的保護傘,唯獨錢就是不等於錢本身。

這些人花錢最重視的是「一分錢一分貨」,花多少錢都講究投報率。

很多人從來不會對自己的需求做系統性的分析,即便是在決定消費之前,問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也好:

  • 這個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
  • 它滿足了我什麼層次的需求,這個需求很重要嗎?
  • 有更容易達成的替代方案嗎?

看到這些問題,或許大家會說,日子過得這麼辛苦還有意思嗎?就不能隨興一些,讓自己奢侈一下?不,問這些問題,並非要人們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而是可以時刻反思,按照這個概念去規劃你的金錢、時間、資源,如何再投入。

如果我們有70分的「實力」,就應該把自己的「消耗」控制在60分,同時又追求80分的「成長」。永遠給自己留10分的盈餘,這才是最穩當、最不容易出錯的人生策略。

想清楚哪些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它能為你的人生導航器,帶給你長期的安全感。每一次的投入可以成為下一次的生產原料,成為下個階段的生命價值。當我們把這些最根本的東西牢牢抓在手裡,然後讓自己可以一直保持餘裕,不至於掉回貧窮。

長久的活下去,一點一滴的向上提升生活品質,成為能站在場上笑到最後的人。

如果說這件事情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是什麼? 我想是「事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生也是一樣,一旦領悟,或許一切就會豁然開朗。

*本文獲「劉文帥」授權轉載,原文:中產返貧的陷阱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台北捷運五大熱門站,消費力強勁!您最常去商圈消費的類型是?
台北捷運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及松山5大站,不分平假日皆展現強勁消費力。國父紀念館站受惠於誠品松菸、大巨蛋開幕,平假日停留超過30分鐘人潮近7成。
1. 百貨購物與時尚服飾
2. 餐飲美食與咖啡輕食
3. 藝文娛樂與休閒活動
4. 交通通勤與生活日用品
5. 住宿與商務洽公相關消費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理財 房地產 買房 財富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