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機器人商機下一個決勝賽場:你家!亞馬遜、蘋果誰領跑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機器人商機下一個決勝賽場:你家!亞馬遜、蘋果誰領跑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機器人商機下一個決勝賽場:你家!亞馬遜、蘋果誰領跑

機器人商機下一個決勝賽場:你家!亞馬遜、蘋果誰領跑
家用機器人在實務上仍很難成功,因為家中可能出現的使用場景多變且複雜。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何佩珊
商周頭條 2024/08/23
摘要
  1. 家用機器人面臨複雜環境、多變場景和隱私問題挑戰,難度比工業應用高。即便像是亞馬遜已經投入研發7年,要進軍家用市場仍存在3個難關。
  2. 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將有助於亞馬遜模擬資料、訓練模型,提升機器人表現。

日前一度傳出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將來台參觀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雖然最後未成行,但他一直以來看好機器人的發展,仍帶起市場對廣明、所羅門等工業用機器人業者的高度關注。

但除此之外,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其實也在加緊腳步,布局另一塊難度更高的家用機器人市場。

相對於機器人導入工廠端的應用已經有很長一段歷史,發展相對成熟,目前家用機器人市場則是一塊還未有絕對贏家的藍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馬遜投入研發家用機器人7年,卻未能稱王

不過近期市場卻傳出,蘋果正加快腳步研發桌上型機器人;另外,動作更快的還有亞馬遜,據了解,亞馬遜投入家用機器人研發已經超過7年。

亞馬遜除了是國際電商巨擘、雲端大廠,同時也是頂尖機器人製造商與使用大戶。旗下擁有機器人公司Amazon Robotics,已陸續研發出多款不同功能的物流機器人,目前在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心的移動機器人使用量,更是多達75萬台。

但,即便是同時兼具機器人使用者與研發製造商身分的亞馬遜,要進軍家用市場,難度一樣很高。

主要原因有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家用情境複雜且多變 

相比在工廠、物流端的應用,不論是機器手臂或無人搬運車等,基本上都是在比較單純的限制型場域運作,機器可能是在固定位置重複相同動作,或行走類似的路徑。

但可以想像,100個家庭,就會有100種不同的場景,而且這100種場景,還可能每一天都長得不一樣,重複性是非常低的。

投入機器人研發多年的亞馬遜資深應用科學經理郭鎮豪舉例,車子在路上行駛,會有標線、指引,但在家裡沒有。這代表機器人的路徑規劃和物件偵測能力,都必須更精準,「可能要做到公分級別。」

這是機器人在家用空間移動和執行任務的第一個挑戰。 

2.居家隱私

數據是可以幫助機器人不斷優化的關鍵,就像市場看好特斯拉能在自駕車競賽取得優勢,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長時間大量的真實行車數據。

但相比於從公開道路上蒐集數據,居家空間蒐集到的各種資料都更加敏感。以亞馬遜的家用機器人Astro為例,他們就明白向用戶宣告,除非獲得用戶允許,否則不會將數據上傳到雲端。

而要避免資料上傳,也代表必須具備更強大的終端運算和分析處理能力,如人臉辨識。 

3.機器人可以幫人做什麼?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像是物流中心無人搬運車的功能很明確、生產線上機械手臂的任務很清楚,那家用機器人呢?

以配備可互動螢幕、可自主移動輪的Astro來說,主打功能是居家巡邏示警及陪伴。以訂價1500美元,約等於一支頂規iPhone的價格來看,這樣的功能,似乎吸引力還不夠強大。

從亞馬遜過往硬體銷售歷史可知,不論Kindle電子書,還是智慧音箱Echo,他們向來不吝於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硬體產品。可以想見,面對家用機器人需要的大量感測器,以及終端運算處理需求,這應該已經是他們目前可以做到的最低售價。

因此,後續要如何增加更多讓用戶有感的功能,同時還要避免價格對使用者太過高貴,這又是另一項考驗。

但郭鎮豪顯然是樂觀的。

他表示,生成式AI的蓬勃發展,確實對研發機器人帶來幫助。如先前提到,基於用戶隱私,亞馬遜無法取得大量用戶真實使用數據,但生成式AI可以產生大量的模擬資料,協助訓練模型。

另外,即便不能直接取得用戶的使用數據,但基於亞馬遜多年來的投入、累積的技術和經驗,以及從用戶調查反饋獲得的使用者洞察等,都能幫助他們更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預期這將會是亞馬遜在家用機器人這個賽道最大的競爭優勢。

「機器人這個東西不只是Technology(科技)而已。」郭鎮豪這些年的深刻體悟是,怎麼符合人的需求、怎麼解決人的需要,才是這個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吳中傑

家用機器人 蘋果 機器人 AI 亞馬遜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