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商業趨勢
地緣緊張,各國央行瘋囤黃金⋯最活躍買家有這個共同點

1.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去年各國央行採購的黃金大增152%至1136噸。
2.超過40%受訪的外匯存底操盤手把地緣政治風險列為最大風險因素,高於去年的23%。
3.去年採購黃金的央行所屬國家,很多都未與西方結盟。例如中國、土耳其以及一些中東、中亞的國家被列為「活躍買家」。
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去年各國央行採購的黃金大增152%至1136噸。中央銀行出版公司(CBP)發布的滙豐準備資產管理趨勢調查顯示,在共管理7兆美元外匯存底的全球83家央行中,超過3分之2受訪者認為同儕將在今年增持黃金。
多數受訪的外匯存底操盤手認為地緣政治風險是第二大風險,僅次於高通膨。超過40%受訪者把地緣政治風險列為最大風險因素,高於去年的23%。
調查顯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美中關係惡化等緊張局勢,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已經、或計劃改變購買的資產。
俄烏戰爭促使美、英、歐盟等西方聯盟對俄國實施大規模金融制裁,包含凍結俄國央行價值3000億美元的資產,而俄國央行的黃金準備放在國內,未受這些制裁的直接影響。
WGC數據顯示,去年採購黃金的央行所屬國家,很多都未與西方結盟。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去年11、12月共買進62噸黃金,使黃金準備超過2,000噸。土耳其去年官方黃金準備增加148噸至542噸,一些中東、中亞的國家也被列為「活躍買家」。
WGC首席市場策略師瑞德表示,西方對俄國央行的制裁,導致許多未結盟國家的央行重新思考應該持有的國際準備資產。
俄國把黃金存放在國內,但許多央行把黃金放在海外,包括英國央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等,反映倫敦和紐約作為全球最大黃金交易市場的地位。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劉怡廷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