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輝達市值超車波克夏!如何從晶片邊緣人變身AI軍火商?

1.在個人電腦(PC)時代,輝達是間邊緣化的晶片設計公司。而後提出GPU圖形處理器的概念並生產,市值成功超車Intel。
2.輝達的逆襲經驗是:避開領先者主力,在細分市場取得絕對占有率後,再投入到更核心產品的研發。
人工智慧(AI)發展帶動著輝達(NVIDIA)股價上揚,23日輝達股價收於271.91美元,為2022年4月4日以來的收盤新高;年初至今已上漲86.06%。同日,輝達市值膨脹至6776億美元,超越波克夏A股6539億美元。
英特爾和輝達:領先者的狂奔和追趕者的「彎道超車」
輝達(NVIDIA)股價從2017年的每股30美元,上升到2021年4月每股520美元,成長率近20倍。截至2021年4月,輝達市值約為3520億美元,英特爾(Intel)市值則約2289億美。
從一家提供微軟(Microsoft)、任天堂(Nintendo)的繪圖處理晶片供應商,到2020年宣布要以400億美元收購ARM(雖然最後破局),輝達的逆襲經驗是:避開領先者主力,在細分市場取得絕對占有率後,再投入到更核心產品的研發,從而實現逆襲。
避開領先者主力抓住市場區隔,也可以實現逆襲
輝達一直是被邊緣化的小角色。在個人電腦(PC)時代,輝達是邊緣的晶片設計公司,相比英特爾和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主導的CPU(中央處理器),它的高階顯卡主要提供給微軟、任天堂的遊戲機,和以遊戲為主的個人電腦。
輝達無法像英特爾的晶片,和微軟的作業系統一樣,成為個人電腦的標準配備,這代表它的產品銷售量和利潤被邊緣化。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輝達全年營收35.4億美元、淨利潤為2.5億美元;而英特爾僅在當年第一季,就實現了128億美元的營收、32億美元的利潤。
輝達「丹佛計畫」彎道追趕
輝達利用智慧型手機彎道超車,制訂實施「丹佛計畫」,用ARM的指令集設計輝達的CPU晶片,並成功設計出能夠讓顯卡獨立運算的GPU(圖形處理器),讓圖形處理晶片不再是依賴CPU才有辦法運作的配角,一舉實現逆轉。
輝達的思路是,將GPU與CPU合二為一,雖然性能無法與英特爾的CPE晶片(行動熱點用戶終端設備)相抗衡,但新的晶片體積更小、耗能更低,符合行動網路設備對耗能和體積的要求。
隨著2011年iPhone 4掀起的行動浪潮,全球行動手機出貨量,每年成長率呈現2位數的成長趨勢。其中,與輝達捆綁的ARM成了基礎架構,占據著手機處理器90%的市占率、小筆電處理器30%的市占率,以及平板電腦處理器80%的市占率,4年淨利潤成長2.5倍。
砸資本投資人工智慧實現逆襲
超前布局,輝達利用人工智慧(AI)領域的領先,一舉超越英特爾。大家對2016年AI棋手AlphaGo、以4比1的分數擊敗韓國圍棋國手李世乭必定記憶猶新,這場人機大賽讓AI走入大眾視野。
AlphaGo引領AI潮流,本來就在AI深度學習佔據重要地位的GPU大廠輝達,更大手筆深入研究人工智慧,使其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看到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可能性後,輝達累計投入100億美元的資金研發,在AI時代,輝達終於跟英特爾站在同一起點。
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結合,造就橫空出世的顛覆者
過去幾十年,全球的發展至少有10個趨勢讓世界變成「平的」,雖然貿易壁壘有捲土重來之勢,但現在的世界替「顛覆者」創造了絕佳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壁壘森嚴、牆高河深的行業霸主,被行業的「新進入者」挑戰。
2008年,《紐約時報》著名記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中列舉他認為能夠抹平世界的10大動力:
- 創新時代來臨:柏林圍牆倒塌和Windows作業系統建立。
- 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和Web出現和網景(Netscape)上市。
- 作業流程軟體:讓你我的應用程式互相對話。
- 上傳:駕馭社群的力量,指的是「部落格」和「維基百科」這類應用。
- 外包:印度的軟體服務外包業務。
- 離岸公司:跨國企業將工廠轉移到土地、勞動力成本更低、距離市場更近、稅收更優惠的國家或地區。
- 供應鏈:像是沃爾瑪擁有全球供應鏈優勢。
- 內包:聯合包裹公司(UPS)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使小公司也可以享受全球化的好處。
- 資訊搜集:Google等公司提供的搜尋服務。
- 數位的、行動的、個人的和虛擬的類固醇(大量行動通訊終端技術出現)。
以上的10大動力,使用全球產業鏈高度分工、網際網路、機器人等柔性生產線技術,把複雜的、區域性、一體化、貿易化的世界,拆解成一個個產業鏈上的模組,替商業能力超群的創業者,提供新商業模式的基本條件;電池、太空等新技術的突破,從技術的創新,讓新的商業模式有了商業化的可能性。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結合,造就科技創新領域一輪創新的高潮。
《投資原力:布局4大類10年10倍股,用當代價值投資成就複利人生》
作者:姜昧軍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15
作者簡介
姜昧軍
大江洪流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1999年獲學士學位,2008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UFAPKU)執行理事。
歷任證券公司研究所副所長、保險公司投資部總經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壽險公司總經理、證券公司總裁及董事長等職務。2014年,任江西省證券期貨業協會副會長;2016年,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第四屆理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
專注資本市場投資二十餘年,對中國總體經濟和企業價值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斷,長期管理超過千億規模的保險資金,並積極踐行集中持股、價值投資的理念。
2019年創辦大江洪流,短短時間內即帶領公司獲得主流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之2021金帆獎(卓越私募管理公司)、2022金帆獎(卓越險資投顧項目)等業界重要榮譽;個人亦獲選《新浪財經》2022金麒麟獎之微博達人。
另著有《金融長尾戰略》(與杜麗虹合著)、《商業銀行突圍》(與朱武祥、杜麗虹合著)。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劉怡廷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