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該給孝親費嗎?給多少?一張表一次看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該給孝親費嗎?給多少?一張表一次看懂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該給孝親費嗎?給多少?一張表一次看懂

該給孝親費嗎?給多少?一張表一次看懂
遇到孝親費的課題時,先思考家人是否有需求,以及給孝親費後、你能否照顧好自己。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趙柏凱
精選書摘 2023/03/03
摘要

1.究竟要不要給長輩孝親費,可以依據你是否要負擔家計,以及是否住在家裡來思考。

2.孝親費與居住支出相加,以收入的30% 為限,最多不要超過35%。但每個人家裡狀況不同,還是要視實際經濟狀況調整。

3.如果每月給孝親費很辛苦,可以考慮用紅包取代,在過年或特定節日給就好。也要和家人劃清財務界線,或保留收入資訊,不要完全讓長輩知道收入。

海莉跟同學吃飯,討論到孝親費的話題。結束後,她在捷運上跟表姐克拉拉傳著訊息。海莉問:「表姊,我工作快一年,都沒有給家裡孝親費,是不是很不孝順啊?我剛剛跟同學吃飯,她們都有給家裡錢耶~」

《小資理財90秒》
(來源:《小資理財90秒》)

不久後,海莉抵達理財專家奈提博士開的咖啡館,把細節告訴大家。海莉說:「我大學的學費是家裡付的,所以不用還學貸,爸媽對我真的很不錯。我同學阿丹每個月要給家裡2萬元,但他家其實沒有很缺錢。」

表姐克拉拉回道:「我老公阿布和我,各自要負擔家裡一部分的房貸,還好我們負擔得起。」

海莉問:「奈提博士,關於孝親費,你有什麼建議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奈提博士答道:「大原則是,孝親費與居住支出相加,以收入的30%為限,最多不要超過35%。但每個人家裡的狀況不同,還是要視個人與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調整。」

可依據是否負擔家計,以及是否住在家裡來思考,分為下表中4個象限。

小資理財90秒 一看就懂的新手理財課,學會儲蓄、保險、投資,擺脫窮忙、存到第一桶金。/野人出版
(來源:《小資理財90秒》)

海莉聽完後,不禁感嘆道:「阿丹真的很辛苦耶。」

奈提博士說:「妳可以請阿丹算一算,給完孝親費他是否還能存錢,如果不行,就要減少孝親費的額度。」

「如果覺得每月給孝親費很辛苦,也可以用紅包取代,在過年特定節日給就好,長輩反而更開心。或者保留收入資訊,不要完全讓長輩知道你的收入。堅持到底,漸漸的,你就能建立好財務界線。」奈提博士再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奈提博士繼續解釋:「也可以嘗試向長輩坦承財務困難,請長輩理解。溫柔且堅定的溝通,不要被情緒勒索影響。」

海莉回到家後,問媽媽莎拉太太:「媽媽,妳覺得我要給孝親費嗎?」

莎拉太太回道:「爸爸媽媽現在都還在工作,只要你常常陪我們就好。」

海莉說:「爸爸媽媽對我真好,我以後也會好好愛你們∼」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當你遇到孝親費這個課題時,先思考2件事:

1.家人是否確實有需求?

2.你是否能夠照顧好自己?

你不需要和家人劃清界線,但是要建立界線。

*本文摘自《小資理財90秒》,書籍原內容為「圖卡劇場」,為利商周網站閱讀,將部分內容改為文字。

書籍簡介

《小資理財90秒》

作者:趙柏凱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3/01/17

作者簡介

趙柏凱

「小資理財90秒」臉書粉專版主,本業是工程師,也是斜槓工作者,身兼講師、作家、婚禮主持人。2018年開始以「奈提博士」作為筆名,開始在網路上發表理財故事與文章,以創作生動的理財故事而受到關注。

推廣「幸福人生理財學」,理財哲學為「專注本業、金錢管理、指數投資、幸福人生」,認為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幸福,而學會金錢管理以及指數化投資正是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

人生願景是「幫助小資族透過學會理財而獲得幸福」。認為現在的理財教育環境需要更多引導者,致力於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小資族學會有效的理財方法。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孝親費 薪水 小資族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