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股息領越多,你就越虧!選擇高股息股票的大風險是?

1.投資人透過公司財報判斷是否有投資價值的門檻太高。且財報是經過整理的資料,並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真實狀況。
2.發放股息只是一次財務帳目間的轉換,並不會「憑空」冒出額外的現金。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配息的過程不會讓股東的報酬增加或減少。
3.配出來的現金股利,如果沒有重新投入市場,等於你持有更多現金在手上,這會造成複利效果減損。因此需將配息繼續買進股票,填補發股息的缺口。
投資人希望提前發現公司的價值,並在股價被低估的時候買進。先講結論,財報分析對投資人的要求門檻太高,高得不切實際。
首先,價值投資著重公司的基本體質,閱讀財務報表是其中的關鍵。不過光是一間公司的一份財報,就有高達數百頁的資料,包含營運情況、產業分析、財務平衡⋯⋯,就算是熟練的投資人也得花上幾個小時才能看完。美國股市有接近5000家公司,台灣股市有超過1000家公司,要在茫茫股海中依靠財報找出好公司,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呢?
現實狀況是:大部分投資人並不具備相關專業,隨意看一些財報比率,或是憑個人喜好就貿然進場投資,反而會導致你的投資組合陷入危機。
再者,財報只是經過整理的表面資料,並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真實狀況。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會計部門,可以在合法範圍內作帳,讓公司的營運看起來更健康;同時也常有不安好心的公司,為了欺騙投資人而直接造假。你有可能讀完了一份亮眼的財報,決定投入資金,最後卻發現被專業的不法人士坑殺。
還有一個重點:當價值投資的方法廣為流傳時,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就會變得更困難。世上每秒都會有無數專業金融機構,透過財報挖掘投資機會,也會有相同行業的公司,分析對手的競爭力和報酬;最後留給業餘散戶的獲利機會,恐怕是所剩無幾。
即使你今天真的挑中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若市場不認同,也無法進一步獲利。如果沒有比「市場報酬」更高的勝率,我們又何必花大把的研究時間,承擔更多單一公司的風險呢?
2020年,AJO Partners對沖基金的創辦人就宣布關閉營運36年的公司,因為旗下的大型價值股策略基金遭遇巨大虧損。他在信中說道:「我們仍然相信價值投資是有未來的,但悲觀的是,未來沒有那麼快到來。」價值投資雖然歷史悠久,但不是獲利保證,更不是分散風險的好選擇。管理百億資金的專業機構都有可能無法處理風險, 一般投資人更不需要參與豪賭。選擇價值投資之前,不妨參考過去失敗的案例,並考慮巴菲特和柏格共同推薦的指數化投資吧!
穩穩領配息?存股的迷思
存股族群分成2派:一派的思維是把股市當成銀行,有錢就存進去,長期投資。另外一派會選擇「穩定的公司」並注重股票的「配息」,希望領到比定存還高的利息。不管哪一派,認可長期投資與持有、不輕易短線進出的思維都值得嘉許;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股息派的策略隱含持有個股的風險和對配息的誤解。
以長時間來看,股東獲益是因為公司賺錢,所以領股息本身並沒有錯。但發放股息只是一次財務帳目間的轉換,並不會「憑空」冒出額外的現金。這有點像我們買了一大杯牛奶,然後把其中一部分倒進另一個小杯子,這時牛奶的總量也不會增加。
領股息就像是「倒牛奶」,但追求股息的人往往誤以為領股息是「擠牛奶」。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配息的過程不會讓股東的報酬增加或減少。既然同樣一張股票,股息跟價差的總和不變,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整體的增長,而不是股息本身。

有人可能會說:「要看後續有沒有填息啊!」這又是另一個迷思了。「填息」只是描述價格缺口被填滿的現象,並非分析的依據。就像我們不會因為某股票過去都上漲,而篤定它未來也會如此。填息意味著股價再次上漲,幅度剛好超過原本的配息金額,並不具投資意義(如圖2-3)。如果有一檔股票配息不久又填息,雖然投資人看似賺到利益,但如果一開始就不配息,股價其實會比現在還更高。
另外,配出來的現金股利,如果沒有重新投入市場,等於你持有更多現金在手上,這會造成複利效果減損。為避免此狀況,我們會利用配到的股息繼續買進股票,填補發股息的缺口,這稱作「股息再投入」。由此可知,刻意選擇高股息的股票,並不會增進複利效果,原因是「股息再投入」只是填補缺口,而非新產出。
綜合來說,不管是否配息或填息, 都不是投資人該關注的重點。為了追求中性的配息機制,而承擔更大的風險和付出更多成本,就會非常不合理。
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單純的配息數字不能反映公司的體質。 全世界股價最高的公司就是巴菲特的波克夏,但這間公司從來不發股息。相反的,金融海嘯的時候,多數高股息金融股的含息報酬跌得比大盤還慘,甚至直接倒閉,這也說明了高股息並不是抗跌的保證。
存股的最後一個迷思就是將「低報酬」視為「低風險」,刻意挑選幾乎不會上漲的標的。複習前面販賣機的例子,把硬幣投進老舊的販賣機,有機會掉出飲料;但拿到飲料後丟回販賣機,還能換回零錢嗎?風險與報酬並不是雙向關係,如果你是追求低風險的族群,可以有更理智的選擇。
太重視股息,小心資產受損
以台股為例,可以看到大家以為安全的幾支熱門金融股,在2008年股災時比大盤多跌了10%以上,跟0050相比並沒有比較抗跌(圖2-4、表 2-2)。而這已經是含息報酬了,如果不把股息投入回去,價格下跌幅度會更大,而且多半報酬也落後。
一旦投資人過度重視「領股息」的數字,進而影響投資策略, 就會讓資產的成長受到無意義的損害。為了心理錯覺而買帳,或許不會造成短期的明顯損失,但更長時間下就是在嚴重損害自己的資產。當你追求每次配息的安定感時,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這些缺點。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作者: 理財館長(陳震奇)/狂徒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12/29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理財館長(陳震奇)
指數化投資的推廣者,截至2022年年底,IG的粉絲專頁已經擁有超過7萬人追蹤。
身處金融業,卻鼓勵大家長期持有低成本且全市場分散的ETF,深信這才是適合多數人的投資策略。
平台涵蓋IG、FB、YouTube、Podcast、Line社群以及各大討論平台,只要在平台上搜尋「理財館長」即可找到。
過去多次受邀校園與金融業的講座、文章也曾被各大媒體轉載,希望能透過自己日益漸增的影響力,改變台灣的投資風氣。更期許自己在投資以外的面向上,也能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
- IG、FB搜尋「理財館長」
- 關於我的所有平台:portaly.cc/musclemoney
狂徒
我,狂徒,剛進入市場的散戶,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語言分享知識。
毫無金融工作背景,也非相關科系出身,卻因為愛打賭而拿下幾張用不到的金融證照,也因為愛玩而拒絕開課的邀約。
偶然路過坊間投資圈後開始動筆,文章見於聯合報、風傳媒、商周財富、方格子、Matters、Dcard等各大平台,分享投資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件和看法,破除投資理財常見迷思,獵殺各界神棍,還數次被業界朋友當成同行。
摧毀信仰是我的興趣,破壞規則是我的習慣。樂見讀者透過批判性思考,建立合理的優勢投資策略。
- Vocus: vocus.cc/user/@madx
- Facebook: fb.me/CapMadX
- Discord: discord.com/invite/aw9RkXwedU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