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蘋果大砍新款iPhone訂單,發生什麼事?

1.受俄烏戰爭與通膨影響,蘋果將大砍iPhone 13、iPhone SE 3、AirPods等3大產品線訂單,其中,AirPods砍最多,全年訂單量將銳減1000萬組。
2.當前市場壟罩各種不確定因素,蘋果大砍新推出的iPhone訂單,可能會引發其他消費電子製造商跟風的連鎖效應,跟著砍單和消化庫存。
日經新聞昨(28)日報導,受俄烏戰爭與通膨壓力影響,蘋果將大砍iPhone 13、iPhone SE 3、AirPods等3大產品線訂單,其中,AirPods全年訂單量將銳減1000萬組,砍單最嚴重;剛上市不到三週的iPhone SE 3與iPhone 13系列機種將減單至少各200萬支。
蘋果並未證實相關傳聞。法人認為,若消息為真,蘋果將是首家在俄烏戰火與通膨因素籠罩下,大砍訂單的指標大廠,台積電(2330)、鴻海、和碩、大立光等台灣供應鏈都將受影響,這顯示地緣政治與通膨削弱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可能在整體消費電子產業掀起連鎖效應。
日經引述消息來源談話指出,蘋果不到3週前才推出首款支援5G的平價智慧手機iPhone SE 3,原本市場對該新品銷售充滿期待,但蘋果考量需求低於預期,正通知多家供應商減少第2季訂單量,大約比預期少200萬至300萬支。
同時,蘋果也要求供應商減少iPhone 13系列手機產量,比原規劃少200萬支,主要考量季節性需求周期循環。
蘋果也傳有意大砍AirPods無線耳機訂單,今年全年訂單量減少逾1000萬組,因為蘋果預測需求溫和,希望降低庫存水準。Counterpoint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蘋果去年出貨7,680萬副AirPods,但知情人士說,今年的整體出貨量可能下滑。
業界分析,蘋果最新的砍單行動,凸顯在俄烏戰爭加劇近年困擾產業的晶片荒,使科技業的壓力加重。
同時,美國、歐盟、台灣、日本及南韓等多國政府都已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而能源和原物料市場的動盪擾亂供應鏈,通膨竄升可能提高民眾生活成本,引發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疑慮。
在俄國侵烏後,蘋果已暫停在俄國的產品銷售。IDC的數據顯示,蘋果在俄國智慧手機市場市占達16%、排行第三,去年在當地銷售約500萬支iPhone。蘋果供應商主管透露,蘋果會轉趨保守看待下季展望,不令人意外。
日經指出,蘋果身為消費電子產業領導品牌,都要砍新款iPhone訂單,可能引發整體消費電子產業的連鎖效應,促使其他製造商也減少產量,在市況不確定之際,先消化庫存。
Counterpoint分析師王哲宏指出,目前整體智慧手機市場的庫存水準高到不合理,終將修正。Counterpoint已下修今年智慧手機市場的成長率至約5%。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蘋果傳砍單iPhone SE多達300萬支 AirPods全年減千萬組
責任編輯:陳宣懿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