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日經中文網》心理戰:日本零部件廠商這樣看蘋果
日本的零部件産業支撐著年産14億部的智慧手機生産。美國蘋果等手機廠商與供應商之間每年圍繞訂單展開心理戰。各零部件廠商一直在提高免疫力,降低生産銳減等風險。如今又出現了新冠疫情和中美科技摩擦等變數,手機廠商和零部件廠商的心理戰更趨激烈。
日經中文網將在不透露姓名的姓名的情況下,根據主要零部件供應商高階主管的採訪內容,回顧歷時半年的相互博弈。此前日經中文網刊登了日本零部件廠商與華為之間的博弈《心理戰:日本零部件廠商這樣看華為》,此次與美國蘋果公司間的博弈。
「2020年將確保2億部iPhone所用的零部件」
在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的4月,蘋果向供應商通知了2020年的iPhone産量預估。雖然較以往的計劃下調了1成左右,但與中國等的競爭對手相比仍維持樂觀。蘋果表示如果包括2021年1~3月的增補訂單,2020年度的生産計劃將達到2.1億部以上。這一數據比2019年度的水平高出4%。
蘋果有著獨特的商業習慣。在發出正式的零部件訂單之前,會定期向各供應商告知被稱為「預測(forecast)」的産量預估,並頻繁調整。往年秋季上市的新機型的預測通常會在5~6月前後轉換為正式訂單。
多家供應商表示,蘋果在預測的階段不承擔接收零部件的責任。如果在供應商進行備貨生産之後,正式訂單出現下降,工廠開工率就會下降,從而對業績産生負面影響。這種「蘋果衝擊」多次發生,長期以來令供應商感到困擾。
蘋果基於沒有接收責任的「預測」來確保生産體制,便於在避免iPhone缺貨的同時提出靈活的銷售戰略。而供應商則容易獲得具有壓倒性購買力的蘋果的訂單,但另一方面,如果銷售低迷,就要單方面背負庫存風險。
供應商一直因蘋果的「反覆無常」而飽嘗辛酸。2018年蘋果首次採用OLED屏的「iPhone X」銷售低迷,令為其供貨的韓國三星電子吃到了苦頭。雖然蘋果很快在當年秋季推出了液晶屏的「iPhone XR」,但銷量低於預期,導致供應商日本顯示器(JDI)和韓國LG顯示器的業績也出現惡化。
「感覺有點過於樂觀、明顯傾向於確保庫存」
在疫情導致武漢等地工廠停工的4月上旬,一家零部件企業的高階主管冷靜地分析了蘋果的預測。2~3月,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電子産品代工企業位於大陸的工廠在春節過後難以確保人手,開工率低迷。智慧手機大型廠商無法按計劃展開生産的狀態持續。中國的印刷基板和東南亞的電子零部件等智慧手機的主要零部件供給體制也處於部分停工等危險狀態,但蘋果仍保持樂觀預測。
「大體上按8成來考慮」
對於疫情下仍然樂觀的蘋果的預測,供應商擔憂蘋果會改變主意。供應商採取了降低波動風險的戰略,包括要求蘋果縮短預測的更新時期,以更接近實際需求等。面對這種反覆不定的蘋果預測的風險,供應商産生了「免疫」。
「從未遇到過計劃如此不確定的年份」
5月中旬,一家供應商的高階主管感到困惑。2020是5G在全世界啟動、蘋果將於秋季推出新款iPhone的受關注的一年。往年一般在初夏時確定計劃,啟動生産,但今年只能根據中途預測而開始生産零部件。iPhone的生産有時會被比作是農業。為了秋季推出的新産品而自夏季到年底快速進行生産,有時在新年到來之後工廠就變得空曠起來。産量會根據新款的銷售情況而發生變動,具有生産集中於一個時期的特點。
「新款iPhone的出貨預計推遲4~5周」
另一個導致iPhone零部件需求難以預測的因素是新款iPhone的開發延遲。原因被認為是用於新支持的5G的零部件開發進展緩慢等,據悉蘋果在春季時向一家供應商告知推遲1個月左右出貨。蘋果的首席財務官(CFO)盧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也在7月30日的電話會議上預測稱,新機型的上市「2020年將推遲數周時間」。
在比往年更加頻繁地調整預測的情況下,截至目前,包括舊機型在內的全年生産規模似乎確定為與4月預測相同的2億部左右。蘋果目前仍未改變樂觀的預期。
美國調查公司IDC的統計顯示,4~6月的iPhone出貨量同比增加11%,是前5大智慧手機廠商中唯一一個銷量擴大的企業。蘋果的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也在7月30日的電話會議上表示,「5~6月的需求超出預期」。這意味著供應商擔心的「蘋果衝擊」暫時得以避免。
2020年的生産計劃暫且確定,與此同時面向2021年的攻防戰也已經打響。
2020年秋季的新款iPhone將是首次在全部機型上採用OLED,作為供應商的韓國企業或將受益。不過,目前由於廉價的液晶機型銷售強勁等原因,認為2021~2022年會再次推出液晶機型的看法正在加強。
在iPhone的組裝領域,中國大陸的代工企業立訊精密工業將收購同行企業台灣緯創資通的大陸工廠。此前iPhone的組裝一直由台灣的代工企業壟斷,但供應商的高管表示,「蘋果希望在大陸也建立供應鏈,這種意向發揮了作用」。
iPhone的銷量為每年2億部左右,日漸觸頂,在此背景下,力量對比也出現變化的跡象。據悉供應大部分OLED屏的三星因銷售數量未達到一定水平,4~6月向蘋果收取了約合1000億日元規模的「違約金」。有分析認為,蘋果今後將全面推進從LG顯示器採購OLED屏,推動供應企業的分散化。
「為了讓(往年)集中於秋季的新産品變得均勻化,利用舊零部件在春季生産了商品」
蘋果也不是一味「揮鞭子」,也為供應商準備了「糖」。4月發佈的廉價版「iPhone SE」正在為各供應商的業績穩定作出貢獻。還出現了為抵消iPhone生産的季節性波動而分散訂單的趨勢。
「為規避關稅等風險,或將增加在印度的組裝」
除了目前為止的中國大陸之外,蘋果被認為還打算在印度增加iPhone生産。路透社等報導稱,印度政府針對該國的智慧手機生産優惠政策表示,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已提出申請。
有分析認為,蘋果首先將印度定位為從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出口的零部件的組裝基地,但有供應商高管表示,「將來零部件廠商或許也將逐步被吸引到印度」。
iPhone上市已有13年,蘋果自身也面臨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封城導致的店舖歇業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各種風險。在消費和生産的理想模式發生改變的新常態之下,日趨成熟的iPhone經濟圈也正在走向轉捩點。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
責任編輯:梁喆棣
日經中文網是日本最大財經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的中文網站。日經中文網洞悉東亞經濟動態,聚集政治、文化、國際關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