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地產風雲
只有富人收入增加,為什麼普通人也跟著換房?從美國例子,看房價為何會一直漲
2016年4月,美國出了本新書《成功與運氣:好運和精英社會的神話》。此書作者羅伯.法蘭克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寫一個經濟學專欄,而且我們的讀者可能以前還讀過他的另一本書,中文版書名叫《經濟自然學:為什麼經濟學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的事物》(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社會,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大體上都是一個精英社會,即人們可以靠天賦和努力去爭取財富和地位,而不像歷史上那樣家庭出身決定一切。
「精英」,是個比「貴族」好得多的詞。這是一個「選賢與能」的好時代。不過法蘭克說,如果你認為精英們之所以成功全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關頭做出理性的正確選擇,那也不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運氣,而且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
現在我們已了解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非常幸運的少數人在勝者通吃的市場條件下,夠拿到比別人高出許多倍的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技術越進步,貧富差距越大。
法蘭克用的都是美國的資料,但我覺得他書中說的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中國。特別一點,他這個理論甚至能解釋現在的高房價。
房價為什麼愈來愈高?
關於中國房價為什麼漲得這麼猛而且還一直漲,我們已經聽說過很多理論,比如說中國特殊的土地財政啊,城市化帶來的剛性需求啊,還有人說是中國丈母娘推動了房價上漲。這些理論哪個對呢?讀了法蘭克這本書,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丈母娘理論」並非沒有道理。
當今美國的「土地財政」和城市化進程都和中國很不一樣。那為什麼在過去30年中,美國的房價也在上漲呢?
從1980年到現在,美國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不但沒有增長,還略有下降,目前大概是6萬美元左右。這是關於美國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實,它帶來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過去幾十年,美國經濟增長的受益者只是富人。但美國中等家庭的住房面積,比過去擴大了50%。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收入沒有增長,房子卻變大了。這個多出來的面積可不是白給的。法蘭克自己統計,1970年,一個中等收入的人租住一個中等的房子,為了負擔房租,他必須付出每個月42小時的工作時間(而今天則得付出100小時的工作時間)。這麼算的話,住房花費占美國人的收入比例已經擴大了一倍多。
如此說來,美國房價的漲法似乎比中國的情況還是要好一點,畢竟中國漲的是單位面積的房價,而美國的房價雖然在漲,但是美國人的住房面積也的確變大了。
但即便如此,房價上漲對美國人來說也是巨大的負擔。房產負擔大到了什麼程度呢?在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社區中,正在發生三種現象:離婚率上升;由於居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距離遠,人們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增加;個人破產率也在上升。
更大的房子,並沒有讓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更幸福!
收入不漲,住房花費卻在上漲,這個現象沒有辦法用傳統經濟學解釋。不過有個現象和它很相似:婚禮花費。按照今天的可比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排除價格變動的因素,使不同時期數據有可比姓)計算,美國1980年一場婚禮的平均花費大概是1.1萬美元,而2014年則是3萬美元。現在紐約曼哈頓地區一場婚禮的平均花費甚至高達7.6萬美元。
婚禮花費愈來愈高,對婚姻品質有什麼好的影響嗎?沒有。經濟學家甚至有統計發現,婚禮花費愈高的夫婦,將來離婚的可能性反而愈高。這個情況,我們中國人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攀比。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攀比效應是一種趕時髦心理,想擁有其他人已經擁有的商品。
花費軍備競賽
人們追求的無非就是兩個地位:自己部落相對於其他部落的地位,以及自己作為個人相對於其他人的地位。一個人的生活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絕對的物質水準所決定,而是和周圍人比較出來的。
法蘭克有一個觀察:收入差距愈大,人們的互相攀比就愈嚴重。
前面說了,美國過去的2、30年間,真正實現收入增長的其實只有富人,那為什麼普通人也非得去住更大的房子呢?這其中有一個原理,法蘭克稱之為「花費傳導」(expenditure cascades):
•首先是富人的收入增多之後,自然要住更大的房子。現在的標配是房子要大到可以在自己家裡舉辦婚禮,這就要求自帶舞廳。
•富人的房子變大了,富人圈裡的「近似富人」群體就會受到感染,也要追求更大的房子,玩些豪華裝修、使用更貴的電器,比如冰箱得買美國品牌Sub-Zero。
•那麼和「近似富人」有來往的上層中產階級一看,也會改善自己的房子。
•接下來就是普通中產家庭。
整個過程就像瀑布一樣,消費習慣就這麼一層層地傳導下來。富人引領時尚,其他階層慢慢跟進。其實不僅是住房和婚禮,連生日晚會的標準也在提高。現在美國普通中產階級的孩子在家裡辦個生日派對,請職業魔術師來表演已經幾乎成了標配。
而且你不攀比都不行。如果你所屬階層的人都換了更大的房子,你就必須跟著換。因為如果你不換,你的孩子就不能去本階層該去的好學區上學。
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局面。這就好像我們在體育場裡看比賽,本來大家都坐著,這時出現一個精彩的場面,有些觀眾忍不住了非得站起來看,他們一站起來,他們身後的觀眾只好也跟著站起來,最後結果就是大家都站著。可是都站著看,每個人的視野大小就和都坐著是一樣的,早知如此何必站起來呢?
法蘭克這本書的關鍵提議,就是我們降低攀比導致的不必要花費,把這部分錢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去。這並不會改變每個人的相對社會地位,卻能給所有人都帶來好處。
這個建議就是稅制改革。
累進消費稅
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累進的所得稅,也就是你的收入愈高,你的邊際稅率也愈高。近年來,美國的邊際稅率實際上是在下降的,並且富人還能享受各種減稅的優惠政策。
法蘭克提出,放棄累進所得稅,改用累進消費稅。具體做法是,每個人報稅的時候還是先算總收入,接下來算你今年的總儲蓄,然後收入減去儲蓄,就是你今年的消費,政府根據消費多少,累進收稅。
法蘭克計算,對中產階級來說,他們在這兩種稅制下需要繳納的稅款其實差不多。但對富人來說,新稅制可以從他們的高消費中收到更多的稅,同時還鼓勵存錢。這樣政府就有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的資金。
而且這種稅制並不影響富人的相對地位!其實富人要爭奪的奢侈品並不是什麼名牌包包之類的,而是那些數量更有限的商品,比如說海景房。海岸線就這麼長,能建的海景房就這麼多,能住進海景房的人也就只有這麼多。不管你多花多少錢,都改變不了這一點。就算新稅制逼得每個人讓海景房的報價都下降一點,最後能住進海景房的還是同樣一批人。
關鍵在於每個人都少花點錢,和你作為一個個人少花點錢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別人不減少支出,而你減少支出,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品質明顯下降;但如果大家都減少支出,你的相對生活水準就沒有下降,海景房你還可以照住。
法蘭克的這個建議已經獲得一些經濟學家的支持,但是短期內未必能實現。
以我之見,法蘭克這個建議有個隱含假設,那就是投資帶來經濟增長。但消費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懷疑這個累進消費稅可能會導致所有人的消費水準都下降,那麼這對經濟將是巨大的打擊。當然我不是經濟學家,這個問題只能存疑。
總而言之,法蘭克認為現在有一個黃金機會,因為攀比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只要把這部分錢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一個痛感最低、效果最好的解決方案。
不管他這個累進消費稅是否可行,我認為在幾個原則問題上,法蘭克說的都是對的:
•你的成功有運氣因素,應該感謝國家和社會。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這是一個大問題。
•幸運者有責任進一步回報社會。
【延伸閱讀】
1.中國更慘!在龍頭企業「華為」工作9年、夫妻年薪近500萬,在深圳連一間棲身公寓都買不起
2.台北房價貴鬆鬆,去中國比較好?在中國當教授的台灣人,道出「人在房價面前渺小」的悲慘真相
商周大調查
越式洗髮、泰拳、李多慧…160萬新移民怎滾動千億經濟、創造混血新台灣?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