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紀錄論斤秤兩賣

在電腦尚未問世的時代,人們以文書的方式記錄資料,耗時、費事且使用效率低。終於,電腦化的時代來臨了,所有龐雜紛陳的資料,一經電腦建檔,即可隨意組合、任意取用。人類享受的成果是,方便快速的資訊流通,但也相對付出了個人隱私蕩然無存的代價。

信用卡消費資料,是較為人們熟知的例子。透過信用卡的消費內容,可以分析出持卡人生活現況,例如經常出入修車廠、經常在休旅用品店消費、經常有外縣市的住宿紀錄,那麼這個持卡人的休閒生活應該是以國內旅遊為主,且由於最近車子經常出問題,他也許會打算換一輛休旅車,於是發卡銀行由此設計出刷卡買休旅車的優惠專案。

這種針對消費需求而提供的服務,消費者也許會樂於接受,但是,如果曝光的是醫療紀錄,情況就不太好玩了。據近期美國《商業週刊》的報導,有一種買賣醫療紀錄名單的公司,正利用網際網路大賺其錢,且根據其收費標準和最低消費額來看,這還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的市場。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