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台中逢甲大學

小牧場做循環經濟效益差?科學家軍團找到解方

逢甲綠能中心組長朱正永(左1)與團隊秀出桌上型氣態能源製造機,這台研究沼氣、氫氣發電的設備,讓香港、泰國的大學都來台採購,做為研發教學

逢甲綠能中心組長朱正永(左1)與團隊秀出桌上型氣態能源製造機,這台研究沼氣、氫氣發電的設備,讓香港、泰國的大學都來台採購,做為研發教學。(攝影者.陳宗怡)

沼氣發電,是養豬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但全台養豬業將近九成都是中小型規模,要投資沼氣發電設備,被認為不符效益、不可能做到。這個難題,如今被一群學者翻轉了。

二○一九年,科技部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的「科普新視界」影音平台節目,發表了一家位於南投縣草屯鎮、規模僅約兩千頭豬的種豬場,運用來自本土大學的技術,克服小畜牧場排泄物量體過少,無法產生足夠沼氣量的問題,成功蓋出生質氫烷氣發電站。在養豬收入外,還靠賣電給台電公司,每年多賺進約一百萬元。

趴在豬舍寫功課長大的科學家
用獨門技術,破解九成養豬場困境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