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吃的煙火? 時尚蛋糕帽? 用設計喚醒對食物的新思考

食物設計

瑪莉葉‧弗格桑在荷蘭成立世界首座食物設計學院Food Non Food,她自稱進食設計師,重視人與食物的互動,及食物所牽動的記憶和情緒,代表作「共享餐」,以巨大白布遮住參加者衣著,讓大家專注對方的表情

瑪莉葉‧弗格桑在荷蘭成立世界首座食物設計學院Food Non Food,她自稱進食設計師,重視人與食物的互動,及食物所牽動的記憶和情緒,代表作「共享餐」,以巨大白布遮住參加者衣著,讓大家專注對方的表情,以及拉動白布時彼此相連的感受。(來源.Marije Vogelzang提供)

人類每日三餐進食得以維生,開心時吃大餐慶祝,無聊時買零食獎勵自己,也許很少思考到食物所代表的文化、環境、歷史甚或思想上的意義。每一口食物,從營養、食器、廚具、推廣、生產、農業到銷售,其實都充滿著設計。尤其二十一世紀,面對工業化、動物基本權益、以及蜜蜂大量死亡,或是肥胖等影響深遠的問題,我們為何吃?怎麼吃?食物如何被生產和消費?「食物」本身以及與其相關的議題越加迫切。

食物設計是近年備受矚目的話題。二○一四年,荷蘭知名設計學府埃因霍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延請食物設計師瑪莉葉‧弗格桑(Marije Vogelzang),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食物設計學院Food Non Food,二○一五年,「食物」成為米蘭世博的主題。而早在九○年代即投身食物設計的先鋒——西班牙設計師馬蒂‧古席(Martí Guixé) 也於同年與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史蒂凡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合力為義大利第一所設計學府——米蘭工業設計學院(Scuola Politecnica di Design)開設食物設計碩士學位課程,同類型課程現已推展至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國家,另外還有定期舉行的食物設計論壇,足以證明食物設計開始被重視、被需求。

但我們得搞清楚,食物設計絕非坊間常見的分子料理或創意烹飪,由廚師負責透過色、香、味傳達食物的味覺與感官享受。更具體的說,食物設計師是將食物視為傳遞訊息的工具,致力開創一套符合現代生活型態的飲食系統,甚至改變人的行為和觀念,帶來反思批判,進一步提升生活。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