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購物浪費錢?

剛剛過完耶誕節和元旦,再過不久就是農曆新年了。整個台灣又將邁入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潮,有人忙著為自己和家人添購新年用品,有人則為了準備餽贈親友的禮品而四處採購。身為消費者的你可能會發現,部分商品在這段期間有悄悄漲價的跡象,儘管政府每年都聲稱會嚴格監督商家,消費者團體也一再呼籲民眾拒絕向哄抬價格的商家買東西,但是在愉快的佳節氣氛下,許多消費者為了過個好年,再加上手頭比較寬鬆(因為有了年終獎金),似乎並不怎麼介意業者抬高售價。

然而,看在經濟學家眼裡,商家們藉著佳節氣氛抬高物價,就不只是消費者的權益問題而已。在美國,有些經濟學家正在探討,每年一度耶誕節前夕的購物潮,究竟帶來了多少不必要的花費?消費者花了多少冤枉錢?有多少花費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美國經濟學家所得到的答案,是相當分歧的。有一派學者認為,佳節前夕的購物氣氛,以及人們「臨時抱佛腳」的購物習慣,給商家們可乘之機,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開銷。例如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的經濟學家佐兒‧華德富格(Joel Waldfogel)就曾經在數年前做了一項研究,他將受訪的大學生分為幾組,分別要求他們將自己對於佳節和禮物的感性因素拋開,估計一下自己收到的耶誕禮物值多少錢(也就是說,如果是他們自己去買,願意花多少錢),結果,根據美國《 商業周刊》不久前報導,華德富格發現大多數人所估出來的價錢,都低於實際價格大約一○%至二五%。換言之,對這些受訪的學生來說 ,如果撇開感情因素,這些禮物應該更便宜,而如果不是因為時逢佳節,送禮者只需花比較少的錢,便可以買到相同的東西。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