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祭姪文稿」真跡

墨舞滿懷悲憤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文天祥「正氣歌」裡的烈士不僅血淚垂丹青,還牽繫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行草真跡,以及一門忠烈傳奇事蹟。

一般人聽到顏真卿,就會想到小時候端坐書桌前,研墨、懸腕,小心翼翼臨摹「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銘」等書帖的情景。

渾厚工整、圓潤大器的顏體字,有種令人舒服的親和力,比起森嚴的歐陽詢、嶙峋的柳公權都來得討喜,無怪乎顏體字幾乎成了中國的「楷書範本」,不管是古代碑匾還是現代的店招、廣告,隨處可見。

懷著這種印象,乍看到故宮國寶「祭姪文稿」,實在很難把它和顏真卿聯想在一起。然而「祭姪文稿」不僅有著「天下第二行書」之稱,且因它是手稿真跡,比起排名第一、但卻是臨摹複製版的王羲之「蘭亭序」,它的存在無疑更顯得珍貴。更珍貴的則是,它是書法史上獨一無二、赤裸裸「心手合一」、毫無保留用筆墨線條潑灑心中激憤的一幅作品。它觸動的,不是我們對書法美感的體悟,而是中國人對親情、對國仇家恨、對忠義節操的感懷;看到最後,觀者的心也彷佛隨著時斷時續的線條,不由自主地抽搐起來。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