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裡的「周處」

日前我談到經營困境是企業的「創傷」,而創傷是脫胎換骨的契機。有人問我,該如何利用創傷帶來的契機?

我找到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的一段話,清楚說明了「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的緣由。他說:首先,挺身迎擊挑戰,可以激發潛力,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堅強;其次,創傷會「敞開人們彼此的心門」,強化人際情誼;第三,困境會改變我們原本設定的人生優先順序和生活哲學,使許多人考慮「轉換跑道」。

他說的當然是個人,但我認為用於企業也通。如果一個企業經歷困境的挑戰後,因激發潛能而更加自信,員工因敞開心胸而更團結,並且重新設定了優先順序,很顯然的,它已經透過創傷而成長。反之亦然。大家不妨用這三項指標,檢測一下自己的公司,到底是「創傷後成長」,還是「創傷後沉淪」?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