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明的壟斷──英特爾的下一步

當網路及通訊,取代了個人電腦的前景, 英特爾營收不如預期,市值大幅縮水, 下一個十年,英特爾何去何從? 如何轉型成為符合現今潮流的電子商務?

有了策略夥伴,英特爾轉型將開啟新契機。 (攝影者.江思賢 )

到今年九月初,英特爾(Intel)仍是全球一千大中,排名第八的企業,市值一千八百二十四億美元,全世界每年生產一億台的個人電腦中,有八五%以上的中央處理器(CPU)來自英特爾。

「Intel Iside」加上天藍色的底色標誌,讓英特爾深植人心。三十二年前,高登.摩爾、貝瑞特及安迪.葛洛夫在北加州創立的這家公司,現在可以讓三百萬顆電晶體放在一個指甲大的Pentium處理器晶片上跑,也讓以往需要運算一個星期的程式,在一秒鐘就可以解決,這些都是英特爾在個人電腦(PC)時代的成就。

只是沒想到今年九月二十二日之後,這些輝煌成就竟褪色了。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